第四百一十七章 家族传承(5 / 6)
跟爷爷讨论了,这次的事情又确实很重要。现在,他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说了出来,他不是那种年轻人的心态,会认为不行就干,尤其是想挑大的。
就跟那些刚出道混的小混混,最想做的就是杀了头上的,自己爬上去。那是一种冲动,一种无知幼稚年轻人最容易产生的冲动。
但是郑庸不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都是经过无数的搜集资料,观察形式等等,总结出来的。
“你是想让爷爷亲自去是吧,不过,现在刚刚换届,而且时间如此紧。”
亲人的爱,有的时候是通过不同的方法体现出来的,而郑庸知道,爷爷这番苦心。
这么多年,他培养了郑庸怎么样去思考,怎么样去判断。不断的帮助着他,让他从一棵小树,终于能长成栋梁。
“虽然说爷爷您刚上来,可是我们郑家的控制绝对没有问题,加上国内的情况跟国外不一样。只要一定下来,其他的基本没什么事情。况且,国内还有父亲呢,现在他也是主要领导人了,父亲做事情稳重。帮您看好加,肯定不成问题。赵东明之所以给我打电话,就是为了让您去。所以,他才抛出了那么大的一份礼物。”
“他知道,一个国家的力量,还有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我们的也可以帮助他。把这次的声势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得到我们地帮助还有支持,加上非洲还有他的一些势力。我想他这么多年,肯定还有几个能帮助他地国家。那样的话。美国也得想想。我认为,非但是您要去,您还要把跟在我们后边地国家,靠我们的国家,跟我们关系好的国家,都联系一下。
跟他们沟通一下。希望他们能一起。如果基本上,去的都是国内一二号人物,那么。这次的盛会绝对是空前的。”
“你认为美国方面。会做出什么样地举动?”
郑庸道:“他们现在能做什么,这种会议,可以说是半公半私,而且听他那个意思,赵东明还要邀请联合国的人参加。至于总体的名义,就是以慈善。想来,就是乔治也肯定不会想到,赵东明能搞那么大,这样地话,到时候忙都够他忙地了,他想做什么,也只能等以后了。”
“嗯,你分析的不错,这个也正是赵东明想的,你刚才一说,我就已经决定亲自去了。总地来说,赵东明这个人,还是很有大局观念的,否则,如果他想在国内搞,或者是想在国内争权,甚至当初他再在国内跟风麟都下去,那么到时候,不论结果怎么样,最后倒霉的肯定是国家,是人民。我们郑家自己知道,虽然说有的时候,斗争没办法考虑那么多。但是,如果心中没有一个主心骨。那么最后的结果,不论失败和成功,都是一件错误,把事情提早控制在一定范围,就算爆炸了,威力也有限。”
跟郑庸讲话,不担说事情,还要不断的帮助他,学习,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都交给他。不断的让他前进,因为他知道,郑庸的对于错,好与坏,将会决定郑家未来的命运。
单从他能听从自己的命令,没有张扬,没有走入政治这条道,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监督就已经让他知道,郑庸可以。
自己从小代大的孙子他了解,才学能力都是人中之龙,尤其是他这个年纪,拥有一身本领。就算不是靠家里,也可以打拼出一个世界,但是为了这个家族,他必须让自己平凡,很平凡。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很平凡的郑庸,决定了家族的一些大的事情的时候。有几个还有不服气的,甚至有跟他同辈的,他都豪不客气,从来不犹豫的把那些人给除去了。
从那之后,郑家所有的人知道,郑庸是惹不起的,后来慢慢的大家见识过他的手段之后。知道,就算没有他的爷爷在上边管着,也没有人能够是他的对手。
现在郑家,在他们爷孙俩的调教下,已经变得从来没有过的团结。
一个能长时间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家族,绝对有其道理,而郑家则正式不断的在摸索着这条道路。经过了这么多年,有的人说中国没有贵族了,这个倒也是。因为能一直贵下去的家族,早就没有了。
就算有,也不算贵族了,但是在欧洲或者其他很多地方,有很多这样的家族,他们每一代动能保持让家族继续成为人上人。而且每隔几代就有人,能再次的兴起。
(孔子家谱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孔子的族人传承至今已繁衍有82代。孔子世家谱自明朝以来,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1999年开始,孔子后代展开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续修孔子世家谱工作。)
郑庸道:“赵东明的这个举动,也是如此。至于这些您放心,爷爷,我会记得您教导过我的。”
虽然在电视里,出去的时候,看起来精神非常的好,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此时,他已经感觉,有些疲劳了,郑庸看出爷爷累了。
毕竟,连续这么多天,而且每天都忙各不停,郑庸道:“爷爷,您先去休息吧,我先回去了。”
“嗯,是有些累了,你就别回去了,在这里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