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军中定奇策(5 / 6)
可笑?而那个玄,打仗还腰带几车美女同行,兵士岂不寒心?这样的鸟人,怎是我熊虎之师的对手?虽然兵多,一击便溃,所以我才高枕无忧。”
众将一齐佩服。王全斌洋洋得意,他转过身,瞧了瞧刘羽轩:
“刘将军,这几日兵书看得如何?打仗还得靠真刀真枪地拼杀啊!似王昭远这等书呆,那是战一次败一次了。”
这话明显含有讽刺,因刘羽轩进兵以来,不曾直接与蜀军接战过,所以王全斌不太瞧得起他。
刘羽轩微微一笑:“战争贵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史上著名将领,如韩信、孔明、陆逊、刘裕等无不熟读兵书战策。所以不是兵书不好,只是读的人不知道活学活用罢了。欲成为常胜将军,一代名将,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人生,明是非,方可功成名就。我看王将军大胜之后,需要整固军马,不宜骤进,才能一胜再胜。”
“不宜骤进?”王全斌嗤之以鼻,众将面面相觑。
“大胜之后,应该乘胜追击,才能扩大战果。刘将军多虑了。”
刘羽轩笑道:
“悉听王将军调遣!”
于是,王全斌下令:命精骑二千,衔尾直追,自领大军随后跟进,势要一鼓作气,全歼蜀军。他被刘羽轩顶了几句,心里老大不高兴,便要立下剑门来堵住他的嘴。
但,蜀军这一回学乖了。他们吓破了胆,退入剑门,凭险据守。无论宋军怎样挑战,死守不出。一连几天,战局毫无进展。
这一天,刘羽轩上到山顶,观看两军交战。只见,蜀军弓箭密集如雨,加之山势险峻,连行进都很困难,不要说作战了。每一次,投石机从山上抛下巨石,都造成很大伤亡。
王全斌攻了一整天,打坏冲车数十乘,宋军死伤无数,剑门险要,岿然不动。
刘羽轩回营,只见几十名军士被捆在营中木桩上鞭笞。他问道:“这些人为什么在这里受刑?”
小校回答道:“王将军久攻不下,拿这些畏惧不战的胆小鬼出气。门外已经杀了好几个呢!”
刘羽轩带着几名随身卫士直入王全斌大营问道:
“王将军,何事要惩罚这些士兵?”
王全斌一甩头盔,恶狠狠地骂道:“他娘的,老子原本希望一鼓而下。不料,那群蜀狗竟然死战不退。门口那些兵都是畏战怕死的窝囊废。等我打够了,就把他们拉出去砍头。”
刘羽轩道:“王将军,不必动怒。多杀不祥,尤其自斩兵卒,乃败军所为。我军还不曾败呢?为何如此沮丧?”
“不败?”王全斌双眼一翻,“这一带,山地险峻崎岖,我们的粮草都跟不上来,如果久攻不下,那是只有退兵了。否则,我们兵少,不熟地形,非大败不可。”
“王将军,我看还不到退兵的时候。”
“难道,你有办法攻下剑门险要?”王全斌冷笑道。
“我刚才查看过地形,有一条小路可以绕到背后去。那样,便可以两面夹击,保管他们顾头顾不了尾。”
王全斌一愣,随即沉默不语。他对刘羽轩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从他的角度出发,宋太祖赵匡胤派他来做副将,便是要牵制他,节制他,使他不能为所欲为。他倒是觉得赵光义为人不错,常常提拔他,照顾他,让他可以大展拳脚。想到这里,他含糊应道:
“小路狭窄,敌人如果伏兵,我们岂不危险?还是正面攻击,比较平稳些。”
刘羽轩愕然。
他原来以为善攻急进的王全斌会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不料,竟吃闭门羹。此事令他费解不已。但他不死心,又说道:
“兵法胜在出奇制胜。如果事事求稳,则必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无法完胜。况且敌方主将不习战法,我们胜算极高。将军,考虑一下吧!”
“实在不行,退兵便是。你??????不必多言了。”王全斌一改着急脾气,吞吞吐吐地说道。
刘羽轩大失所望。他本就不喜欢王全斌此人,这一来更是心灰意懒。他转身刚要离去。门外军士来报:
“蜀中急信。叫王将军拆看。”
“呈上来。”王全斌立刻吩咐道。军士递上书信。王全斌展开一看,神情喜忧参半。刘羽轩还未出帐。王全斌就叫住了他:
“刘副将,且慢!刚才蜀国来信,附有进军地图和晋王、太祖皇帝的印章兵符。命我们从来苏小路,绕击剑门背后,进行南北夹击。”
刘羽轩大喜道:“真的?王将军同意了?”
王全斌无奈地说道:“是的。进军之前,晋王吩咐过,若有急难,蜀中会有人以妙计相赠。依令行事,当可全胜。如今,印章兵符在此。我不同意也要同意了。”
刘羽轩心中奇怪:
“这蜀国内应究竟是何人呢?三番四次递出绝密情报。甚至间接发号施令。这可大非寻常啊!”
只听王全斌又道:“虽是如此,孤军深入,终是涉险而为。我军中他人恐难当此任。刘将军,就让你前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