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南岳剑圣 > 第六十九章 京都惨案(上)

第六十九章 京都惨案(上)(2 / 2)

得谋到万全之策,打铁趁热,斩草除根才行。”施三才见父亲说得在理,想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说道:“父亲,孩儿已有妙计。”施明宗喜道:“快快道来。”施三才以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写下“乌台”二字。施明宗见之,恍然大悟,赞道:“不愧我施家麟儿也!”

大唐玄宗开元元年,玄宗近身侍卫贾忠生了一个麟儿,名昌。此子聪慧勇武,异于常人,七岁便学会鸟语,尤擅训鸡,日以斗鸡为戏,人称“神鸡童”,斗遍天下无敌手。玄宗甚宠,召为内廷鸡坊队长,对贾家父子恩宠有加。玄宗封禅泰山,贾家父子随驾。贾忠无福,竟在泰山脚下暴病身亡,玄宗特敕厚葬,以国家勋臣礼待,国库负责丧事开支。世人皆知,这天大的面子主要是因了一个斗鸡儿子,就有如此一首民谣传开: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后来安禄山叛唐,玄宗避乱西蜀,贾昌追驾,途中目睹黎民生计艰难,与宫廷奢华有天壤之别,幡然醒悟。便皈依我佛,作《斗鸡忏》悔过,后于鸡摩寺行放生*,解脱鸡缘,百岁得道,乘鸡升天。又过了二百零七年,时大宋神宗元丰二年,有一位御史何正臣,受乌台上司指使,将苏学士的《湖州谢上表》中四句:“……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弄出来参奏,另一位叫舒禀的御史,弹劾苏东坡诗中有不忠于君之意,御史中丞李定瞅准机会,压轴出台,诬奏苏学士无礼于朝廷,应斩首,这便是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开端。

御史台又名乌台,因汉时御史台外的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戏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有嘲讽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之意。苏学士入狱之后,自忖必死,幸得朋友张方平与范镇营救周旋得法;又误打误撞写了两首诀别诗,其中一句“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感谢皇恩浩荡,无法图报,宋宗见之,颇为动容;再加之宋太祖礼待读书人的“誓碑”第二条有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管齐下,竟然只被流放黄州。苏学士出狱之后,写了名传千古的《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其中一首: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坐了四个多月牢房,一百三十天的炼狱,身心受苦,发些牢骚本来也不为过,但那个“少年鸡”,却是全诗怨恨精华之所在。

这个“少年鸡”,说的就是贾昌少年斗鸡误国的荒唐事。引申开来,便是指责朝廷当政的小人,不过是弄臣和优伶而已。试想英明神武的神宗皇帝,雄才大略,又用王安石变法,自比唐宗宋祖,竟被指用弄臣治国,昏聩无能之极,是可忍孰不可忍?若大宋乌台的御史们锲而不舍、继续追查下去,皇帝绝不会饶过苏学士。施三才写了“乌台”二字,乃因胡莫言给何效应的书信中,也借用了这一首诗。何效应虽是施贼党羽,但平素为人做官,颇有良知,不过屈从于施贼淫威之下,不得已而违心罢了。二人皆忍辱负重之大士,彼此惺惺相惜,书信往来之间未免对当今朝政颇有微词,胡莫言感慨之余,便引用了苏学士的“少年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