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忠魂绕白云(…(2 / 2)
在赵家庄痛饮一天后,自会京师张濯府上计议。
却说胡莫言入到诏狱,并不灰心,热血沸腾,又写下洋洋万言的《辩诬疏》,上呈皇帝。无奈皇帝要剪除权臣,为新皇扫平阻碍,圣意已决,张濯和伊愿等无力回天,唯有搭救陈绍增。伊愿和皇帝阵情之后,皇帝念及陈绍增不过是一年老幕僚,无权无势,便恩准释放。陈绍增经过数月炼狱,已知朝中黑白颠倒,全无公道,当下世事洞明,看破红尘。将伊愿单独叫到房中,说道:“孩子,你入宫面圣,是何人授你如此妙计的啊?”伊愿道:“是临行时师妹给我的锦囊妙计。”陈绍增长叹一声,黯然道:“孩子,你师妹所学,已青出于蓝胜于蓝,可以辅你成就大业了。我虽然号称绍兴师爷,但苦思数日,终是无计可救胡大人,眼见知已将逝,人生欢乐无多,又自有你等后生报国,顾兄所托,也算可以交待了。此后我将云游天下,或隐居乡野,最终埋骨青山,不问尘事。你,你我今日一别,恐再无相见之日了。”
伊愿急道:“师叔,您要去哪里啊?”陈绍增吟道:“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哪里便是那里,那里何须再问?”伊愿黯然道:“师叔,若要救出胡大人,依我武功,不是不可以,但东南抗倭,定因此陷于僵局,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我,我实是心下不忍啊。”陈绍增道:“孩子,我知你心意。世事岂能两全其美?为成就伟业,必有所失。壮士断腕,不得已而为之。胡大人高风亮节,在狱中早叮嘱我,切不可轻率入狱救他,反误了抗倭大业。胡莫言大人,乃当今中流砥柱,一双慧眼,看破世间万物,他自名莫言,便是早料到身前身后事,无须再言而已。”
伊愿长叹一声,道:“师叔,我明日便去狱中探视胡大人,胡大人的后事,我想与大哥一起举办,公祭后我再回江南灭倭。”陈绍增柔声道:“孩子,我和胡大人,生为知已,不忍再睹好友芳容,恐届时悲伤过度,不支倒下。我还有要事须办,先行离开。现下有一些事情,须和你作出说明。”伊愿道:“师叔请讲,弟子恭聆。”陈绍增目视窗外,饱含深情,噙泪道:“我和你师父,自争夺大观掌门之位后,一直不睦。其实我,并非是忌恨他的才华,而是、而是因我那可怜的师妹啊。”
伊愿不解道:“师叔,家师生前,从未向弟子提及此事啊。”陈绍增叹道:“你师父,自命清高,顾及颜面,自然不会和你这晚辈提及。你师公的女儿,也就是我师妹,昔年我们一同求学你师公门下,三人最是投缘,互为知交。师妹暗恋师兄,我却心下喜欢师妹,师兄一意灭倭,心无旁骛,我和师妹,二人为爱所苦。你师父那个食古不化的夫子,竟然对天发誓,不灭倭寇,终生不娶。师妹苦恋无果,因而郁郁早终。我恨你师父顽固不化,此后便处处和他作对,多年来形同陌路人。但说到才华,无论琴棋书画,文章韬略,师兄实是高出我不少。又教了你这样一位高徒,先和鞑靼修好,灭倭只在须臾,南北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甚伟,确是让我钦佩不已。师兄之大智慧,确是高我千百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