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部分(2 / 4)
气吞万里云梦泽,
烟波浩渺洞庭湖,
自在舟子唱渔晚。
曾揭竿
风雨不动武君山。
武君山,威服七十二座连峰。
五百年前,杨氏在此聚众,对抗朝廷,被岳家军所灭,三十年前,上官风以此为依托,妄图称霸武林,祸患江湖,被“三奇”所诛。
熟料,几十年光景,武帝竟死灰复燃,再掀血雨腥风。
公孙长望着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二人乘坐渔船来到湖心武君山脚下。公孙长掏出一锭五十两银子,交与船家,约好三日后仍在此登船。
一连两日,公孙长和钟灵儿访遍了整个武君山和周边几座连峰,并未发现异常情况。所见不过是一些孤居山中的猎户,樵者和渔人。
公孙长心想:上官风必是将老巢搬于他处了。
所幸有人居住,可以打点一些干粮,不必受饥饿之苦。二人决定最后一日,若无结果,就返回。
近午时分,在半山腰处,他们遇到一个老者,此老年逾六旬,头戴斗笠,手拿药锄,身背药篓,是一个采药的药农。
公孙长上前施礼道:“老前辈请了,晚辈向老丈打听一事”。
“哦,何事”?老者停下脚步,不经意地打量着二人。
“不知老丈可知三十年前,此山有一个透风洞”?
“透风洞”?老者似乎吃了一惊,“老汉知道,不过听说三十年前被人封了,里边还封有极厉害的人物”。
“对!老前辈可指点一下透风洞的具体位置”?公孙长再施礼道。
老者又打量二人一眼道:“年轻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几十年来从没有人去过”。
“不妨事,小生不过好奇而已,传闻里边封一个厉害的江湖人物,想来三十年已过,再厉害业已作古了”?公孙长笑道。
“就在那里”,老者抬头遥指山顶道,“距此大约千丈”。
“多谢前辈指点”,公孙长施礼谢过,即和钟灵儿攀岩而上。
老者看着二人的背影,嘴角掠过一丝微笑,而后一闪而没。
不多时,公孙长和钟灵儿即到老者所指之处。仔细查看了几遍亦未发现洞口,正逡巡时,有一个药农路过,装束工具和前一个一般模样。
“两位在此作甚”?药农一扫二人道。
“啊,老前辈,可否听说此处有一个透风洞”?
“老汉常年生活于此,焉有不知之理?就在这边”,说着老者即在前面带路。
来到一个断崖处,老者道:“就是这里了,这儿就是入口,能否进去老汉就不知道了”。
“多谢前辈”!公孙长一边施礼,一边打量起来。
果然有开凿过的旧迹,山体被剥下一片。
不过无论如何也无进去的可能。
公孙长和钟灵儿四处查看,自然是一无所获,不免大叹其气,失望之至。
“年轻人,几十年都没有人进去过,不过”,老者看公孙长的神情,似乎想安慰一番,却欲言又止。
“老丈只管直言”,公孙长再拱手施礼道。
“倒是在山的另一侧,好像有一个洞,前些时,老汉采药时,似乎看到有人进出”,老者道。
“什么地方”?公孙长急问。
“另一侧,在山脚下”。
于是公孙长又央告老者,说出具体的位置。
开始,老者推脱,架不住公孙长一再请求,才极不情愿的带着二人下山去,几经周折才来到一个所在。
“就是这儿了”,老者道,“不过年轻人,可不要轻易冒险进去,要知武君山到处是暗洞,一旦迷失,就难出来了”。
“多谢前辈指点,有劳了”,公孙长再施一礼。
此时,公孙长无意间看到老者斗笠下的白发和面容,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少亦可能见过一面。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也顾不得多想。
急切之下,二人在灌木丛的后面,发现一个隐藏的洞口。
两人准备好火把绳索等物,小心的进入洞中。
洞口较小,越走越宽敞,光线亦越来越暗。洞高可两丈,宽一丈有余,两边石壁光滑,似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洞内很静,两人脚步很轻,能听得火把燃烧滋滋之声和偶尔滴水的声音。
小半个时辰,二人还没走到尽头。
蓦地
一声巨响,伴随着剧烈的震动,二人大吃一惊,却不知何故。
“大哥,什么声音”?钟灵儿恐惧的问。
“我亦不知,别怕,稍时,我们就出去”,公孙长安慰道。
两人走了约莫百十丈,已到石洞尽头。
公孙长和钟灵儿举着火把四处查看,并未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
石洞的一角,有一个五尺见方的园洞,直入深处,酷似一口大井。公孙长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