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部分(2 / 4)
殊经历不无关系。
这一日,妙手李领着小神医李时珍带着药锄药篓,攀岩绳索等工具及所需干粮,从湘州城外租船沿阳河逆流西行,到青萍山和桐山采药。
第三日酉时,父子俩来至一处绝壁下,突然从绝壁上传来一声巨大响动,抬头看时,从高空跌落一物,砸在伸出岩壁外的松枝上,树枝不断被折断,最终架在距地面两丈多高的松枝上。
父子两急忙赶过去,细看之下,好似一个人横在上面,一动不动。
妙手李赶紧背上绳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攀上绝壁。一看之下,是一个年轻人,一身江湖人装束,右胸有一伤口,血流不止,那人昏迷不醒。妙手李立即用绳索将他从树上掉下来。
小半时辰,妙手李从岩壁上下来,仔细验看伤口,把脉诊断。之后从药框中取出一些节节草放入嘴里嚼碎,连同唾液一起敷在伤口处止血。一会儿工夫,伤口不再出血,妙手李吩咐李时珍撕碎衣衫进行简单包扎。
此人黑衣白衬,一头长发,眉清目秀,虽然在昏迷之中,眉宇间仍透出一股英气。
奇怪的是,此人左手握着一把似笛子一样的东西,小神医李时珍想拔出来,却是不能,那人的手似钢钳一般死死握住,竟没有丝毫的松动。
此人正是一点眉。
妙手李唤了几声:“年轻人!年轻人”!不见任何动静,即再行诊脉。细诊之下,不禁大吃一惊:此人五脏六腑受到巨大撞击,几乎移位,若不赶紧医治,必死无疑。
人命关天!
当下,父子二人折断树枝,做一副担架,在没有路的山林中摸索下山。
亥末,往常只需半个时辰的路程,父子二人竟走了一个多时辰方才来到河边船上,直累的小神医李时珍气喘如牛。
妙手李吩咐船家火速开船,连夜赶回湘州。
多亏了妙手李父子一路轮流熬药灌汤精心护理,虽则一点眉仍昏迷不醒,但性命还算得以延续。
一路顺河而下,加上父子二人,三人轮流划船,终于在第二日未时靠岸。妙手李不敢怠慢,就地到农家寻农人及牛车拉着一点眉迅速进湘州城,向回春堂奔去。
牛车刚进城门不远,由后面驶来一辆马车,赶车人三十几岁,庄户人打扮,看赶车的架势,不似常年赶车的车把式。
眼见前面有牛车,赶得异常缓慢,还不时扭头看着而车之间的距离,生怕撞上牛车。
为此,赶车人也向牛车上的几人多看几眼:出了一老一少,还有个重伤的黑衣年轻人,只是看不清脸面。
转念间,马车前行,把牛车落在后边。
前行二三十丈后,赶车人突然勒住辕马,向车内轻声道:“义父,刚才孩儿好像看到长兄弟的笛子”。
“怎么啦,山儿”?车内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
被称作“山儿”的赶车人掀开帘子向里边又道:“刚才我好像看见长兄弟的笛子”。
“在哪里”?车里的人显然很吃惊,立即探出头来。
那是一张被伤疤覆盖残缺不全的脸。
此人正是钟灵儿的父亲钟绍棠。
赶车人就是钟绍棠的义子,钟灵儿的义兄贾山。
原来,上次公孙长和钟灵儿从焦镇取东西后赶往少林寺,说是有大事要办。公孙长和钟灵儿走后,钟绍棠心里总有不安之感。终于在两日后,钟绍棠和儿子儿媳商议,前去少林寺看一看。
这样,二人套上马车一路到少林寺,才知道公孙长和钟灵儿等去了武当,及至武当,众人又去了湘州。
二人只好一路赶往湘州。
“就在后面的牛车上,不过”?贾山迟疑道。
“不过怎样”?钟父焦急的追问。
“不过又不太像,孩儿不敢确定”。
“这是什么话”,钟父不太满意。
“牛车上有个重伤的人,手里拿的好像是一支笛子”。
“受重伤的人?是公孙贤侄吗”?
“看衣着不像”。
“不管是不是赶快回去看看”。
贾山勒转马车,刚好看见牛车已转向东街胡同,立即打马追过去。
贾山的驭马之术甚差,躲避着街上行人,几个转弯赶上牛车时,牛车已经停了下来,就在回春堂前。受伤的年轻人业已被抬进回春堂。
贾山把马车停住,即刻搀扶钟父走进去。因为正是妙手李采药的时间,回春堂内倒也冷清。
“二位乡邻要诊病吗”?看到钟父进来,管事的迎上来问。
“刚才抬进来的病人在哪里”?钟父急切地问道,竟忘了客套礼数。
“这?就在里间”,管事的稍一愣神,用手一指道。
“是贤侄吗”?说着话钟绍棠已趔趄着闪身进去。
贾山在后面急道:“义父慢着”!随后跟进。
“乡邻是”?妙手李正准备给一点眉诊脉,忽见两个人进来,抬头欲问。
却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