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药到病除(1 / 2)
林浩也不废话,叫上柳飞就往早已准备好的医后园里去。
龙华附属医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平时是给患者散步、休息用的,很是幽静。园正中是一个小广场一样的铺砖空地,小广场中心还有一个小喷泉。由于没有其他更好的地方,所以,柳飞和古剑风商量后,就把熬药的地点定在这个小广场上。
柳飞早就在小广场上搭起了凉棚、架起了十几个大紫砂药罐子,还在凉棚入口用白纸贴了几个大字“中药配制所”。林浩看了看那几个明显是现写上去,还墨迹未干的字,笑了笑:“那是你写的?”柳飞抓了抓头:“呵呵,这也算是咱们的办场所嘛。”
“呵呵,还行,想不到你小子这两笔字倒还算过得去。”林浩见那几个字虽然是临时写上去的,但还算有些筋骨,这个时代会写毛笔字的年轻人可不多了,林浩本是个例外,因为家在农村,而他又算是村里文化最高的人,所以缝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找他写对联,只好认真地练了两年,此时见到柳飞写的毛笔字不错,所以忍不住夸了一句。
柳飞其实开始也不是自愿的,都是家里爷爷逼着练的。如今得到这个新认的“师傅”夸奖,不由得在心里将他爷爷谢了七、八遍,笑着回道:“小时候练过一点,不过也是有些年头没动笔,让师傅见笑了。”
药棚里已经有十几个人等在那里,林浩进去看了看,回头对柳飞道:“你去找纸笔来,我把药的配方和熬煎顺序、火候和注意事项写给你。”
柳飞听得眼前一亮,忙将林浩拉到一张临时抬到那药棚里的旧办桌前:“师傅你坐在这指挥就行。”说完,从办桌下层的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子来:“师傅你说,我来记。”林浩见柳飞已准备好了,想了想道:“阳之药为君,则辅以温、凉之药为臣,以压其暴热之。君药(龙须)先煎八分(火以药渣从红暗红为宜),放旁备用。再将臣辅之药“黄芪”、“茯神”煎透(此两味药硬而耐煎,正味清纯,如刚直之臣,宜先煎),后放佐药“秦艽”、“姜”(一寒一热味透心)熬至三分之一药浆时,入使药“地”配提其。最后将君药与臣汤、佐浆、使效之药混煎至浆状,放入和之药“甘草”合诸药之、稳定诸药之效能,去诸药不均时剩之小毒,药成,二两分成一碗即可。”
柳飞学的是中医,林浩一说他就明白了,仔细的记录下来后,又反复看了几遍,牢记在心。正好听到直升机的声响传来。柳飞让林浩坐着休息一下,他自带人去搬卸药材。
林浩哪里坐得住,也一同跟了去。只见那绿的军用直升机上丢下一大捆一大捆的红草药,林浩心头的石头总算地了。柳飞上前扯了一根过来问道:“师傅,这就是龙须啊,想不到,真有这种药草呢。”林浩笑道:“是的,就是这种草药,这下患者们有救了。”
柳飞认真的拿着那一株草药仔细的看了好一会,记在心里才道:“好,我记下了,师傅,咱们这就回去熬药去!”说完,扛起一大捆草药就往药棚里跑,可他那瘦瘦的体,哪里经得起这百十斤重的一大捆湿的草药,才走出去几步就摇摆起来,象喝多了酒的醉汉一般。尽管如此,可他还是咬着牙,往前走去。林浩笑了笑,一手提了一捆,跟在他后面回去。
到了药棚,柳飞将药一丢,坐在地上大口的喘粗气:“这药可真重,就不会捆小一点么,这些当兵的办事就是粗燥。”才发完牢,一抬头,见林浩一手提了一捆进来,不由眼都大了:“师傅……你……你好大力气啊。”林浩将两捆药放好,拍了拍手:“在家农活做习惯了,呵呵,这不算什么。”其实这哪里是干农活练出来的,一百多斤一捆湿的草药,体积又大,又不好把撑,一般人两捆一起提根本提不动,就算提得动,也不能不换手的就提了七、八百米远的距离。这还是林浩怕惊世骇俗,没使力气的结果。
这次运药回来的共有五架直升机,少说也运回三、四吨草药来,林浩见药搬得差不多了,马上让柳飞组织人开始熬煎药。正好林一农安排的医学学生也来到了,于是药棚里热火朝天起来,切药的,捣药的,称药的,劈柴架火的,担水送桶的,忙得不亦乐乎。
不多一会,药棚里就传出浓浓的药香味,古剑风老远就喊道:“看来这药马上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吧?”林浩正指挥人熬药,听得他喊,直起来道:“老哥,你怎么跑来了,患者的况怎么样了,可还坚持得住?”古剑风见药到了,心头也没那么焦急,轻笑道:“还行,十位患者都还撑得住,不过得快一点了,有两、三位患者况不太乐观,再没有这一副对症的药,恐怕坚持不到一个小时了。”
林浩叫过柳飞道:“你让大家再快点,熬好后马上送到隔离病,我先和古长上去看看。”柳飞忙应下来,接着去指挥人去了。
古剑风带着林浩回到隔离病区,两人穿上防服,戴上防毒口,进到病一看,杨紫娟和十多位医生正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患者还是这个才控制住,另一个又尖叫连连,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了。林浩扫视了一圈,况确实如古剑风所说,有三位患者况非常不乐观,已经时不时出现轻度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