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善后工作(上)(2 / 5)
实在是太过巨大了,开发前景也甚好,让人舍不得放弃。
和桃源星这里的土著不同,在桃源星,对这些铁器时代的人进行现代改造不是一两代人可以改造完的,而且还是在他们自己的国家相对独立的环境下,没有个1,200年不太可能让其进入能够用电的时代。
对于整个星球配套的大规模的基建,别说对于现在的自治区政府,就算是大门开启,另一边的“基建狂魔”中国全力投入开发,也不是几十年内就能够看到成效的。而且这些国家因为本身还处在封建社会初期,小农意识很浓,人们生活相对封闭的多。根本就没有长期发展的概念,下层民众也根本就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土地。要知道,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前提,就是残酷的“羊吃人”手段,而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产生,也是因为农村饥荒,破产,农民活不下去才被迫进入城市寻找生路的。而在这期间死的人恐怕早已经超过了任何一次战争。因此,在没有产生这种现代发展意识的前提下,大部分传统商业手段,在这片土地上能够获得的回报远远不如投入的成本。
而同化让其直接进入信息化的手段也相当缓慢,中国对当地人的同化都是讲其未成年人接到中国的学校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教育,让他们开始学习现代生活,习惯和理解现代生活,才能将来慢慢融入中国的现代化社会。否则贸然开始同化,不但成效低,成本巨大,而且会冲击目前中国移民的人口结构。
而地球4号则完全不同,在那里早就进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有义务教育,有银行,有医疗,工业,发电厂,水利设施和完好的交通设施。那里的人也能够理解什么叫股份制,抵押,贷款,利息,汇率,不动产,即使很多地方和地球这边的经济学概念有细微的差别,也就是大同小异,很容易明白和调整,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市场方便修改一定的规则让其利于我方。更主要的是,那里的人和政府都有发展的意愿和动力,也有消费的需求。只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技术改良以及投资,就会在几年内开始有回报。
更加有利的是现在的地球4号,出于内战刚刚结束,各国政府还处于贫困的境况,社会上百废待兴。在这个时候介入,简直就是另一个异界版的“马歇尔计划”。前期的投入虽然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投入,但是凭借各种产品已经控制了大部分斯图亚特共和国的市场,还在继续向全球扩张,照此下去,形成全方位的垄断后,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在听取了会议得各方分析后,徐浩同和成渊两人在华平等人的建议下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全面开始从地球4号的撤退计划。
实际上,这种因为有先期投资而为了避免先期的损失继续加注的,最后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甚至是有崩盘的可能。
正如地球4号的人们在理解那些经济学概念的同时,也知道贸易保护,贸易壁垒,操纵汇率,暗箱操纵,经济制裁,反垄断等等专业名词。而且在知道这是中国的商业入侵后,他们不可能会坐视中国垄断集团在他们管辖下迅猛发展。不排除他们会使用手中的权利甚至,武力来解决问题。
虽然也投入了一定的武力来确保地球4号的利益,尽管87旅的战斗力比那边所有军队加起来的战斗力都强,但是凭借这么点人和投送能力想要控制那边一个地球和50亿人口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在另一边广设军事基地,进驻上百万规模的军队来确保我们在另一边的利益,然而这又是现阶段做不到的。
当年淮海战役时候,黄百韬的7兵团虽然犯下了等待其他部队和忘记架设浮桥包括原地等待命令等等一系列错误,一路坎坷,好容易到了碾庄那里,刚因为是留下还是打的问题讨论了一天,粟裕就攻陷曹八集,完成了合围。然而此时,黄百韬并非没有机会,粟裕的合围刚刚完成,立足未稳,追击的主力部队还在路上。而就连微操大师此刻也让黄百韬自己决定,不加干涉。此时先要完整突围已经不可能,但是凭借7兵团尚有的5个军10余万人,继续冒死突围,向徐州靠拢,虽然同样风险很大,甚至可能在运动中损失掉大量的部队和装备,但是能够剩下一些部队成建制突围的概率也很大。然而此时黄百韬却决定,由于碾庄已经修建有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就在碾庄死守。按照其手下64军军长刘镇湘的说法:“工事都修好了,不打就浪费了”。再加上背后还有李弥邱清泉兵团作为接应,还是有希望击败解放军的。
甚至黄百韬自己也忘记了当年74师孟良崮被围的时候,他就是增援的25师师长,坐视74师全军覆没。现在同样的情景,忘记了国军的增援配合一向是听天由命的。因为眼前的那些坚固的工事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和张灵甫同样的路,导致7兵团10万人最后全军覆没,也为淮海战役的失败拉开了序幕。
而在徐浩同眼里,现在在地球4号的投资和产业,就像是碾庄先期建设的防御工事,尽管看上去稳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最后的结果还是很难说的。虽然在大部分穿越小说中,这种计划只要大方向没错,实行起来必然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当地政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