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帝国初建,吕后临朝 (1)(10 / 11)
,便发生了一件大事:淮南王英布造反。一心想着夺嫡的戚夫人抓住机会,让刘邦命令太子刘盈领兵讨伐。这招很阴险,英布原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作战勇猛,战功卓著,让太子刘盈领兵讨伐无异于羊入虎口,而且一旦讨伐失败肯定没好果子吃。
然而刘邦居然答应了。商山四皓得知情况后便觉不妙,就找到吕泽阐述利害关系。四皓说:“太子刘盈亲率大军讨伐叛徒,恐非好事。如果大胜而归,有什么功劳可说?太子已然位极人臣,不可能再往高升。如果打了败仗,那可不得了,皇帝肯定会以此为借口,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太子打败仗的可能性比较大。英布当年跟随陛下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实难对付。太子手下的那些将军,都是亡命之徒,太子如何驱使得动,从未见过绵羊驱使狼群作战的。”
吕后听吕泽转达完四皓的意思,急忙赶到刘邦的寝宫,未曾说话珠泪先流,声音凄惨地说:“英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你叫刘盈率兵讨伐,底下的将军怎么会听命于一个毫无战争经验的小娃?英布知道了,也会耻笑我朝中无人,一路杀来势难抵挡。”
刘邦虽宠爱戚夫人,但还没糊涂到不分轻重,于是给自己打圆场说:“我早就看出刘盈没有这个本事,只是给他点压力好让他知道肩上的担子不轻!这次我要亲自出征。”于是刘邦自己带兵出征,再不提换太子的事。这场夺嫡大战以吕后胜利告终,等待戚夫人的是极其悲催的下场。
刘盈慈弱,吕后临朝
公元前195年春天,正是春光烂漫的时候,刘邦的身体和心境却坏极了。一年前征讨淮南王英布时胸被流矢射伤,伤势一直没好,加之燕王卢绾的反叛再没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朋友、同乡的反叛更叫人愤怒和痛心了。尤其让刘邦忧心如焚的是,自从诛杀韩信、彭越之后,吕后势力不断膨胀,于是刘邦准备一劳永逸。
刘邦选定黄道吉日,诏令文武大臣来到太庙祭祀,吕后自然也到场。祭礼用的是太牢牛羊猪三牲俱备。当着大家的面,刘邦命人宰杀了一匹白马,侍从接了滚热的马血倾入酒坛,文武大臣及吕后每人一杯。刘邦率先举杯,庄严盟誓:“此后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如违此约,天下共击之!”
卢绾谋反时,高祖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去攻打燕国。这时高祖病得很厉害,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就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声称刘邦只要一驾崩,樊哙就要带兵杀死戚夫人和赵王如意。高祖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陈平和周勃去代替樊哙,并想把樊哙斩首。但陈平接到命令并没有立即执行,觉得刘邦命不久矣,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就把樊哙解赴长安。刘邦病情迅速恶化。吕后请来的名医频以“皇上之病必将痊愈”的话作为激励,躺在病床上的刘邦却无力地摇摇头说:“我的命有天注定。再厉害的医生在命运之前也是没有办法的。我出身卑微能以三尺剑取得天下是命,同样,因病而亡也是命。你们不用再为我操心了。”说完赏给医生黄金五十两,让他们回去。
公元前195年五月,刘邦驾崩。皇太子刘盈即位,吕雉称太后。刘邦的死救了樊哙一命,吕后赦免了他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刘邦死后,因刘盈软弱,实际上掌权的是吕后。于是她开始大开杀戒,首先被干掉的,就是当年撺掇刘邦换太子的戚夫人母子。
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关到永巷又称“冷宫”,罚她整日做舂米的苦活。舂米是将大石臼里放上稻谷,双手用石杵不停地捣,直到稻谷外壳脱尽,捣成大米。戚夫人自从跟了刘邦之后哪里受过这种委屈,一夜之间就从夫人变成了苦役犯,这种地位的落差让戚夫人无法释怀,于是在舂米时自己编了首歌,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
很快就有人把这事报告给了吕后,吕后勃然大怒,决定把戚夫人母子俩来个斩草除根。
吕后打算把刘如意骗回来再杀掉,多次以中央的名义下令给刘如意让他到长安来述职,但是都被周昌拦下了。吕后三番四次请不来刘如意,于是大怒,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先召周昌进京。吕后召刘如意进京,周昌可以抗命,但召他进京,他却不好抗拒。周昌到了长安,拜见吕后。吕后以前曾因周昌坚决反对刘邦改立太子而下跪感恩,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一次,她却对周昌一肚子怨恨,当面问他:“你几次拦着不让刘如意来长安,是想跟我作对吗?”
周昌答:“赵王年幼,先帝把赵王托付给我,我有责任保护他的安全,我只遵从先帝的遗命!”吕后无言以对,派使者召刘如意来京。刘如意当时只有十三岁,还是个孩子,失去了周昌的保护,无人为他做主,只好随使者进京。
刘盈是个性格温厚的人,他并没有因为刘如意曾经差点替代他而怀恨在心,吕后把刘如意请来的目的他也清楚,因而处处设法保护刘如意,整天跟刘如意同食同宿,形影不离,让吕后没有下手的机会。然而,刘如意还是没能逃脱注定的命运。
公元前194年十二月的一天,刘盈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