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铁十字 > 第86章 通向铁幕之路(88)

第86章 通向铁幕之路(88)(1 / 2)

“朱可夫同志,上级命令我们发动进攻么?”

朱可夫点点头:“斯大林同志确实有这个考虑,但我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都不建议这么做,至少现在不这么做。”

“为什么?”托尔布欣下一句话脱口而出,“是要等中国同志发起侧翼牵制进攻么?”

“这是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国同志的牵制性进攻未必会如约发起……”朱可夫解释道,“中日之间很快就要签署和平条件,日本现在帮重庆政权把军队从中西部往北边调,这些军队将会隔断中国同志和满洲之间的联系。”

这个办法是张群等人商定的:为了平衡南京沿海一带自治区,重庆当局向日方提出要求,日本从京津唐地区撤退、从山东半岛撤退后的这些地盘尤其是大城市地盘都要留给国党。

冈村同意了这个做法,作为交换条件,青岛港开辟为自由港联合舰队可在通报后予以停留,日本陆军负责维持治安,实际上这是个由日本控制的大型军港。

对这个条件,蒋介石忍了,因为日本一旦交换,他就可以得到京津唐和山东半岛等一大片地区这是中原大战后他死活都没能染指的地方。现在云南、贵州、广西已完全落入中央军的地盘,一旦南京自治区加入,等于国民政府实际上能控制的地盘比当初还大、还多。更重要的是,按照一帮狗头军师的理论,隔江对峙总是不利的,如果能在华北、胶东插一手,那就有两翼夹击的可能。

虽然国民政府的海军相对于联合舰队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但这个零头对中共而言已算是比较庞大了,更何况一旦接收南京政权,那里还有一支不大不小的舰队。而日本也多次表示联合舰队要处理一批军舰,有需要的都可以来买,价格保证实惠。暹罗、印度国民政府甚至伊朗都伸出手说要买,重庆方面当然也是很眼馋的有了海权在手,京津唐、胶东就不是孤立无援的死角了。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朱可夫知道米高扬交涉得不太顺利:西柏坡同意是同意夹击日本,不过以实力不足为由,提出了一大批装备、材料、工业设备的支援要求,说是买,但现在中共也拿不出钱来,只能先欠着慢慢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补,问题俄国老大哥自己也揭不开锅,再加上这些粗大笨重的东西如果不走水路要想运过来基本让人绝望。

这个态度不但米高扬不满意,斯大林更不满意,认为中共现在底气足了、翅膀硬了,有自己的算盘和小九九了,开始不把俄国老大哥放在眼里了。更重要的是,延安推行的分田到户政策让斯大林很不满意这不是离经叛道么?农业不发展集体农场能搞得起来?没有一大二公,共产主义优越性如何体现?如果延安这条道路是对的,那岂不是说俄国这条道路是错的?

路线问题可是最原则、最核心、最没有妥协余地的问题!

路线斗争可是要死人的!

潜伏在身边的阶级异己分子可比外地要可怕的多,日本人不过就要个勘察加,不会拿苏维埃怎么样,如果苏维埃的根本指导理论站不住脚,那就是“国家要变修、人民要受罪!”,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啊……

所以他不止一次在政治局会议上批评分田到户是“小农主义思想的残余”,不是纯粹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顶多算“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当年共产国际放个屁都是香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回国就夺了权,现在还有谁能从延安这批人里夺权?最有实力的王明因为多次被批斗已跑去国民党一边当了特务,虽然混了中将军衔,但几乎没有什么建树。

而北中国9省地盘在手,愈加说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延安整风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还加上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金钟罩,当初为和中国同志背靠背,这一条斯大林是捏着鼻子认的没办法啊,当初经典语录说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建成,他硬生生改为可以在一国建成,他能改,延安为什么就不能改?

不过朱可夫有一点不清楚:延安之所以对向北进攻兴趣不大,除技术装备差距太大外,还有现实制约一旦重庆政府和平条约一签署,很快就会面临内战。虽然延安一直在主张“和平建国”、“联合政府”,但要求他们放弃军权这一条,延安就不可能答应,等分田到户政策落实后,南北“和平建国”的道路就被彻底堵死了难道把分的田再收回去?

如果30万大军这边进攻满洲不力,这边又遭遇进攻,岂非腹背受敌。

而从参加过援印战役的观察员来说:单纯从战术运用和技术装备来看,关东军的实力超过当初印度军的实力,而中共自己的部队哪怕是那5万相对而言的机械化部队也达不到印度英国军队的平均水平。现在中共手中最好的坦克还只有38t和t26,三号坦克都没有。

而国党手中却有一大批三号、突击炮和英法美的坦克(谢尔曼是例外,日本全部打包全收了),关东军的主力是T-34(包括日本自己制造的同等级产品)、谢尔曼,另外再搭配部分虎式,从技术代差来说实在太远。即便是这样,38t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