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训练和联防(2 / 3)
展时期,一切的矛盾将迎刃而解。
“资金这个月没有问题吧?”
“是的,不要再超支,这个月可以,也就是只有七八天的开支。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好,交给我吧。”祝楷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几天时间,他不准备让几个股东追加投入,那样进一步会摊薄股份的。
“老板,工人纠察队的朱新峰来了。”晓翰进来告诉祝楷。
“哦,他来干什么?”祝楷让晓翰把朱新峰带进来。
“你好,祝老板,你们动静这么大,生意真红火啊!”朱新峰一进门就恭维祝楷。
“哪里哪里,你们工人纠察队的动静也不小啊!”祝楷不知道他来干什么,只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眼睛盯着他。
“我们想再买点枪和子弹。”朱新峰单刀直入地说,虽然上次买卖是晓翰安排的,可那是淘汰的枪支,这次要多一点,新货肯定得找老板。
“我们的许多队员还是空手呢!请祝老板帮帮忙了。”
“这不太好办啊……”祝楷也在考虑怎么做比较合适,他直接找晓翰,肯定就知道我们自己有货,找自己则是不清楚情况。
“我们筹措了五万大洋,您看…”朱新峰也拿不定价格怎么定,干脆让祝楷开价。
“这样,我帮你买两百支98k,两千发子弹。”祝楷想了想,加了一句,“再附送你五把手枪。”
“这太好了,能不能今晚老时间,老地方交易,钱我带过来了。”朱新峰着急地说。
“你找晓翰,他会安排的。以后还是先知会晓翰,他处理不了,会找我的。”祝楷示意晓翰领朱新峰出去,晓翰也听见了交易,只是和上次不同的是钱交给财务经理。
祝楷一想利润至少四万以上,不禁开心起来,暴利啊,暴利。过会儿,约翰听说了,也过来找祝楷。
“刚听说财务出点问题,我还想过来问你,你这就解决了,哈哈,不错。”约翰心里开心啊,洋行走军械量很大,是挣大钱,可成本也大,哪有自己生产这么爽。“可惜,产量还没有上来,大单都不敢接。”
“你看着吧,我把工人都集中在生产线的生产上,只要有一个月,产量就可以翻十倍,甚至三十倍,现在资金紧了些,最好是能够借笔钱来。训练场那些人是明年要用的,还不知道会淘汰多少,那几个德国人太狠了。”祝楷说着,约翰也不好意思说追加投资,上次已经摊薄祝楷的股份了,这次还这么干就不地道了,华新可是祝楷一人撑起来的。
“对了,听说你家人找来了。”约翰问道。
“是啊,三十一号要回去一趟,初三去乌伤看看,带批人回来。”祝楷回答。
“浙江那边听说在打仗。”
“我们人会带多几个,到时候你看着厂里,你是大股东,又不过年,最合适。”祝楷戏谑地对约翰说。约翰不禁也笑了,“没事,你走那么几天,我顶得住。”
朱新峰接下来几天又来了一趟,这回是其它事。
“祝老板,我们工人纠察队在巡逻,你们也在巡逻,是不是可以有什么事可以相互配合一下?”朱新峰想提这事好久了。
“哦,可以啊!你有什么好办法?最好把江南制造局的人也动员起来。”祝楷比较看好这事,这样对大家都好,不会产生误会,还能及时处理事情。
“沪局这边有支五十人的纠察队,可地方太大,顾不过来,我们曾经去谈过联保,他们的头好像不感兴趣,要不你们去接触一下。”朱新峰说道。
祝楷心里一喜,有门了。“好,我叫人去做。你这边有事还是联系晓翰。”
祝楷还是比较关注沪局,虽然这两年它没有制造武器,可设备还在,钢铁厂也还在生产。早年的时候,沪局制造的枪支、大炮虽然价格偏高,但也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他很想看看这个能够制造大炮的兵工厂。
在沪局过来的一个工人的引见下,祝楷见到了沪局纠察队的头汪海华,原来他们是造船厂的纠察队,而兵工厂就在边上的高昌庙,那里有北洋的驻军,根本进不去。祝楷到是饶有兴趣地在船厂逛了一圈,汪海华也知道华新的动静挺大的,一路小心翼翼地陪着他。一圈逛完,祝楷和汪海华决定实行联防,华新的人为主,沪局纠察队的队员为辅。
枪支倒是不能给,自己还不够用,一千多人才四五十支枪,刚生产出来的98k不是被他卖了。不过设备的生产也是加快了,搭建的生产线渐渐要完成,很快就能投入生产。祝楷回到厂里,马上要求负责的经理预判两边生产的进度,给出枪支、弹药生产的时间数目表,以便约翰能够按照这个接受单子,至少可以预收一笔钱进来,年前的经济危机就可以安然度过。
过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了,祝楷却没有多少闲情,他要挑一些人跟他回绍兴,人选却难产。晓翰是一定得跟着,可他联络的事得交代人,只能是进才。何壮来了几次,说了些大路消息,得敲打敲打他,对了,把他扔到训练场去训练几天,这安排进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