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神射李晟(1 / 2)
更新时间2012-7-3 20:04:49 字数:1969
就在李俶与“山贼”首领对话的时候,数骑唐军轻骑悄然无声的出现在前方百步开外的山坡上。为首的是一名二十岁上下、玄衣黑甲的俊朗少年。危急关头,此人引弓放箭,一箭正中“山贼”首领头部。这一箭力量极大,箭头从“山贼”首领后脑插入,贯穿整个颅骨,由眉心穿出。倘若稍有偏差,被爆头的当是李俶。其他“山贼”见状,有组织的迅速退去。
玄衣少年策马来到李俶面前,翻身下马,双手抱拳道:“陇右节度使帐下越骑校尉李晟救援来迟,请郡王责罚。”
李俶被刚才的一幕吓懵了,神情木楞的骑在马上。刘德顺从地上捡起一把长刀,挡在李俶面前对玄衣少年说:“你们要杀便杀,少在郡王面前演戏。”
玄衣少年一动不动的低着头。
李俶反应过来,命众人收起兵器,对玄衣少年说:“将军救命之恩,俶感激不尽,请受俶一拜。”
玄衣少年颇为意外,上前拦住李俶:“李晟位卑职微,怎敢受此大礼。晟奉王公将令,来此恭迎郡王。”
李俶再次听到“李晟”二字,如梦方醒,顿时将心中恐惧抛到九霄云外。读过唐史的李俶知道,面前这位相貌英俊的六尺少年不仅文武双全,更有一颗赤胆忠心。李晟,字良器,出生陇右望族,幼年丧父,事母孝谨,性雄烈,善骑射,十八岁从军,勇武绝伦,被王忠嗣誉为“万人敌”。李晟精通兵法,智勇双全,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辅佐过唐代宗李豫(李俶被立为太子后改名李豫)和唐德宗李适,平定硃泚、李怀光之乱,官至太尉,画像入凌烟阁。新旧唐书皆为李晟单独列传,“晟无积赀输粮,提孤军抗群贼,身佩安危而气不少衰者,徒以忠谊感人,故豪英乐为之死耳。”
李俶见李晟所用之弓长近六尺,感慨的说:“好大的弓!可否借将军之弓一观。”
李晟双手呈上弓。
李俶右手接过弓,差点失手落地。大弓沉重异常,乌黑色的弓身洋溢着一股霸气。李俶试着开弓,用尽全力却拉不开。
李俶将弓还给李晟,惭愧地说:“将军臂力卓绝,俶班门弄斧,献丑了。”
李晟:“郡王过谦,此弓名烈风,为晟先祖所传,玄铁打造,需三百斤力才能拉动。”
“烈风!好名字。”李俶注意到李晟手握一柄普通铁剑,于是卸下自己的佩剑湛卢,交到李晟手中:“请将军收下此剑,全当俶一番谢意。”
李晟双手接过湛卢,表情突然变得惊讶。湛卢在李晟手中发出低沉的鸣音,锋利的剑刃泛出金色的光芒。李晟将湛卢收入剑鞘,双手呈上:“此乃王者之剑,晟不敢领受,请郡王收回。”
李俶笑道:“宝剑配英雄,将军莫要推辞。”湛卢和李晟孰轻孰重,李俶心里十分清楚。
刘德顺清点人员,向李俶报告:“我军十人阵亡,郎将李皓殉职。”
“救护伤员,收敛死者。对了,杜老先生!”李俶快步走上马车,掀开车帘,见杜远面无表情的蜷缩在车厢一角,身边插着横七竖八的羽箭。杜远运气很好,并没有受伤。李俶将杜远扶下马车,见其下身湿了一大片,心中暗想:便宜父亲手下都是些什么人!
稍作休整,数十骑唐军轻骑赶来,这些骑兵是李晟的部下。李晟发现李俶遇袭,形势危急,命大队人马留后,只带几名亲兵悄然前行,伺机营救。
李晟率军护卫李俶向金城进发。
走在路上,李俶问刘德顺:“刚才袭击咱们的是什么人?”
刘德顺看了看身边的李晟,直言不讳的回答:“贼首刚才对郡王说得很清楚,现场留下的兵器上也有陇右节度的印记。”
李晟勒住马缰,跨鞍下马,走到李俶马前俯首抱拳道:“王公治军严谨,袭击郡王的这些人绝非陇右边军,请郡王明查。”
刘德顺骑在马上,阴阳怪气的说:“我看未必吧,我家郡王奉陛下敕令接管河西,怕是有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李晟俯首不语。
刘德顺越发得意地质问道:“刚才你等本可拿下那些蒙面人,却故意放走他们,是何居心啊?”
李俶示意刘德顺住嘴,下马扶起李晟:“将军请起。俶相信将军,更相信王公。”
李晟起身抱拳道:“多谢郡王信任!此处地形险恶,对方情况不明,晟顾及郡王安危,故而没有带兵追击。”
李俶点了点头:“将军做得对,请上马,俶希望尽快赶到金城,与王公相见。”
队伍行进在山路上,李晟对李俶说:“晟有一疑问,不知是否当说?”
李俶:“将军不必拘礼,有话直说无妨。”
李晟:“晟觉得此事十分蹊跷,有奸人设计谋害郡王,同时嫁祸王公。”
李俶突然想起那日在相府,李林甫说的那番貌似关心的话,以及临行前李泌的嘱咐,心中已然有了答案,不禁叹道:“好个一石二鸟之计,李林甫果真是口蜜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