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五十八章 伊水神迹(1 / 2)
更新时间2012-9-18 20:13:20 字数:2220
李豫一行在当地百姓的欢送下离开陆浑,沿着伊水顺流而下来到伊阙。
伊阙位于洛阳城南十三里,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此地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于山间北流,犹如天然的门阙。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水河岸的山崖上,“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伊水碧波荡漾,行船往来,穿梭其间。精美的石刻艺术与自然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
龙门道院门外的伊水河畔,聚集了数千百姓,甚是热闹。
李豫询问百姓得知,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河神仪式。
继续询问,祭祀河神的方式令李豫震惊,让一对童男童女坐在草席上,漂向河中央,人随草席慢慢沉河中。
此刻祭祀仪式已进行到尾声,龙门道院主持青云子站在祭台上,手持七星剑,掐诀画符,念咒施印,甚为卖力。道士抱来一对童男童女,两个孩童年纪不过三岁,好奇的看着四周,全然不知大难降至。
两名道士正要将童男童女放上草席。
“住手!”李豫见状,果断的上前阻止。
青云子见有人捣乱,走下祭台来到河边,看了看李豫质问道:“你等想干什么!破坏祭祀仪式,河神一旦发怒,必将水淹两岸村庄。”
李豫不削与这等神棍争论,取下腰间玉碟拿在手中,对现场围观的百姓说:“大唐太子在此,这些道士妖言惑众,用活人祭祀河神,已然触犯国法。请诸位乡亲擦亮眼睛,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太子在熊耳山事迹已经传遍伊水沿岸,百姓们对李豫充满信任。
一名身穿紫色道袍的老者走过来,对李豫说:“国师申泰芝,见过太子殿下。殿下有所不知,这伊水水神侍奉洛神,得罪不得。”
申泰芝在李隆基时期便时常奉召入宫,向明皇讲道授法,李豫自然认识。
李豫看着申泰芝:“先生为我大唐国师,奉皇帝敕令安抚地方,见此残害孩童的愚昧之举,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助纣为虐。”
申泰芝平静的回答:“殿下此举已冒犯天神,上天必然降罪于伊水两岸的百姓。”
百姓们听了申泰芝的话,面露惧色,议论纷纷。
李豫义正言辞道:“本殿到要看看,上天如何降罪。”
申泰芝突然闭上双目,口中念念有词,手指来回掐算。
少顷,申泰芝睁开眼对众人说:“太子殿下触怒洛神,不出五日,洛神将降罪河南,到时‘伊水竭,龙门崩’。”
李豫看着申泰芝,笑道:“好个‘伊水竭,龙门崩’,国师少在这里妖言惑众!”
申泰芝也笑道:“本国师言尽与此,五日之内定当应验,各位不如早些逃命。”
回到洛阳的第三日下午,李豫想起申泰芝三天前的预言,问贺拔楚岳:“申泰芝在干什么?”
贺拔楚岳回答:“国师申泰芝昨日已经离开洛阳,现在许州。”
李豫继续问:“城中有无异样?”
贺拔楚岳:“殿下此前已公告全城,请百姓不要听信谣言,目前城中一切正常。只是陆浑、伊阙两县,有少数大户人家出逃避祸。”
李豫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自己在河南府是越来越有声望了。什么‘伊水竭,龙门崩’,全是封建迷信,我就不信剩下的两天能出什么大事。
次日清晨,李豫刚洗漱完毕,正准备用早饭。
河南令惊慌失措的前来禀报:“殿下,出大事了!伊水一夜之间突然干涸。”
“什么!”李豫大惊失色,筷子失手落到地上。
李豫尚未回过神来,金吾卫将军王震急匆匆的来报:“洛阳城中盛传殿下触怒洛神,上天即将降下灾难,不少百姓举家出逃,是否要采取措施?”
李豫想了想,对王震说:“不必了。金吾卫全体出动,维持城内秩序。”
李豫对河南令说:“本殿这就去现场查看。你不必惊慌,回去做事吧。”
李豫带着浑瑊、南霁云、薛平飞骑出城,来到伊水河畔。李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日前还是满满一河清水,现在只剩下干涸的河床,一尺来长的鱼在泥地里挣扎。李豫目测河岸,水面差不多下降了一丈。伊水上游的熊耳山森林茂密,犹如一座天然水库,即便天旱无雨,河水也不会断流。
浑瑊安慰道:“殿下不必心急,河水干涸必有原因。”
李豫想起了申泰芝的“诅咒”,难道是申泰芝在暗中搞鬼?派人在上游拦河筑坝阻断伊水。一年多前,在河北拒马河前线,李豫曾经协助李光弼干过类似的事。要在几日内阻断伊水,至少得动用数万劳力,日夜赶工。申泰芝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李豫派人快马前往上游的伊阙、陆浑、伊阳三县查探情况。
李豫回到洛阳宫不久,河南令来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