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中唐群英 > 第百六十七章 长安惊变(下)

第百六十七章 长安惊变(下)(1 / 2)

更新时间2012-9-26 20:42:19 字数:2250

太上皇的国丧期间,表面上看似平静的长安城内,各股势力暗流涌动。

张皇后为首的外戚集团和李辅国为首的宦官集团即相互利用,又勾心斗角。皇帝李亨的病情日益加重,面对即将发生的宫廷变故和权力更迭,张皇后决定先下手为强,破釜成舟,设计除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年幼的兴王李佋为储君,然后效仿武皇垂帘听政。

老谋深算、手握禁军的李辅国却另有打算,李辅国知道自己与太子李豫芥蒂很深,李豫登基后自己无疑会大祸临头。兴王李佋年仅九岁,扶持一个小娃娃当皇帝,把大权拱手送给张皇后,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李辅国经过深思熟虑,有了自己的打算,表面上支持张皇后,暗中扶持李亨的次子,李豫的弟弟,二十八岁的越王李係。李辅国将自己的计划向李係合盘托出。李係惊喜若狂,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鱼朝恩本是太上皇李隆基的旧臣,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逃离长安,鱼朝恩转而侍奉太子,颇得李亨信任,平乱战争中屡次被授予三军宣慰黜置使,手握兵权。

李辅国对鱼朝恩是即利用又提防,很多机密要务李辅国只与心腹程元振商量,并不告知鱼朝恩。因为鱼朝恩与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关系密切,李辅国为了得到神策军的支持,这才一直重用鱼朝恩。

鱼朝恩知道李辅国对自己留着一手,明面上继续表示顺从,暗地里开始联络张皇后。

郭子仪致仕在家,终日享受着穷奢极欲的“退休”生活,对风起云涌的朝廷政局似乎并不在意。

拥戴李亨灵武即位的众臣以宰相房琯、崔圆、裴冕为首,包括李栖筠、段秀实、班宏、元载、杜鸿渐、崔漪、魏少游等大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也在其中,在朝中各派中最有实力。房琯、裴冕暗中依附于张皇后,元载则是李辅国的心腹。

苗晋卿、韦见素、崔光远为首的蜀郡集团大多是是开元、天宝旧臣,追随李隆基蜀地避祸,虽然实力人物已被李辅国清除,但在朝中和地方仍然存有一定的影响力。

长安周边齐聚大唐精锐之师:

右羽林大将军郭英乂领一万羽林军驻扎在禁苑。郭英乂是先朝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郭知运的季子,少以父业,习知武艺,策名河、陇间,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李亨兴师朔方,英乂以将门子特见任用,迁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是李辅国的亲信。

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率三万大军驻扎在城南香积寺。张皇后不知用了什么手段,骗取手握兵权的关内节度使王思礼为其效忠。

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领三万人马驻扎在同州,卫伯玉的背后是鱼朝恩。华州刺史李怀让属于李氏皇族支脉,在李隆基时期担任过金吾卫将军,此刻领一万人马驻防华州。

李晟率一万人马驻扎于灞上,马燧、浑瑊、马重英、仆固怀恩率两万人马驻扎在咸阳东原。邠宁节度使郭晞领两万朔方军驻扎在邠州,镇西节度使马璘率两万步骑驻扎在岐州。

张皇后与李辅国密谋,妄称皇帝李亨病情加重,急诏李豫入宫探视。

李辅国密令程元振带领五百射生埋伏于凌霄门内,待李豫进入后立刻关闭宫门,乱刀斩杀。

李豫奉诏来到凌霄门外,程元振派心腹悄悄递上一张纸条,李豫打开纸条,纸条上写着“宫中有变,请殿下立即回宫”。李豫不动声色的收起纸条,假装旧疾复发,掉头返回太极宫。

张皇后和李辅国见李豫没有上当落入陷阱,互相指责对方泄漏机密。

李辅国认为事情已经败露,经过今日之事,手握重兵的李豫必定会有所行动。开弓没有回头箭,张皇后和李辅国决定孤注一掷,开始实施一个精心设计的惊天阴谋。当晚,张皇后亲自侍奉李亨用药,暗中在汤药中下毒。半夜,唐肃宗李亨驾崩于大明宫长生殿。

李豫接到李亨驾崩的消息,心情复杂。根据史书记载,李隆基、李亨不应该在这一年龙御归天,或许因为自己,历史已经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李豫连夜召集身边众将,商讨目前形势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郭旰、南霁云、郝廷玉主张:立刻集合太子亲卫,趁夜色杀入大明宫,控制张皇后,诛杀宦官李辅国、鱼朝恩。

薛平提出异议:李辅国奸计不成,必然会采取措施加倍提防,守卫太极宫的太子亲卫不到两千,而守卫大明宫的羽林军有一万人马,实力相差悬殊。

皇甫敬建议:辰时城门开启后,立刻派人传书给李晟、马燧,请他们各派遣一路精兵进入长安勤王。

李豫听从皇甫敬建议,写好给李晟、马燧二人的书信,只等天明后送出。

辰时初刻,内射生使程元振突然前来传达皇后谕令,张皇后召集太子及文武百官含元殿议事。程元振随身带来大明宫管匙,李辅国恭请太子李豫入主大明宫,待太上皇和大行皇帝治丧期满,择黄道吉日举行登基大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