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八十章 麟游别宫(1 / 2)
更新时间2012-11-16 20:54:42 字数:2341
李豫身穿便装,由哥舒曜率领二十余骑羽林轻骑护送,前往麟游九成宫。
麟游位于长安西北三百余里的岐州山区,其得名有一段故事。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正月,有大臣向隋文帝杨坚禀告:在岐州之北发现了麒麟。古人把麒麟看作瑞兽,杨坚得报后大喜,将此地命名为麟游,并下诏修建一座离宫,定名仁寿宫。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幸仁寿宫,在西城之阴以杖捣之,有泉随而涌出,其水清澈如明镜,其味甘甜如美酒,故名醴泉。李世民敕命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镌碑立石,以记其事,并将仁寿宫更名为九成宫。
安史之乱中,燕军攻入关中,长安周边的几座皇家离宫都不同程度的遭受战乱破坏,唯有九成宫因为远离长安,未受战乱之祸,宫殿保存完好。
九成宫坐落于杜水之北的天台山麓,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青山绿水怀抱,风光旖旎秀丽,可谓“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落遗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此时的李豫,没有功夫欣赏九成宫的美景。郭旰得知李豫前来,走出宫门相迎。
李豫见到郭旰,故意质问道:“朕在洛阳先后给你发了三封信,让你带媛儿来东都,你为何抗命不从。”
郭旰单膝跪地,俯首拜道:“陛下恕罪,不是旰抗命,是,是……”
李豫笑着扶起郭旰:“何时变得如此吞吞吐吐,这可不像二郎你啊。媛儿,还有明山呢,怎么不见他们出来迎接朕。”
郭旰依然吞吞吐吐,似乎有意想回避什么。
李豫见郭旰神情不对,急切的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不是让你保护好媛儿!”
郭旰木楞的站立着,没有回答。
站在一旁的九成宫监连忙向李豫解释道:“陛下勿急,皇妃此刻就在宫中,下官引您前去。”
李豫快步走进宫门,宫监在前引路,郭旰、哥舒曜紧随其后。
李豫在宫监的引领下,来到天台山上的排云殿。一路上侍卫戒备森严,不可能出什么事。
李豫走进排云殿,见贺拔楚岳紧紧抱着沈媛。李豫惊愕的问:“媛儿,明山,你们这是干什么!”
沈媛见到李豫,情绪越发激动,哭喊道:“让我去死,我没脸见陛下!”
李豫快步上前,从贺拔楚岳手中接过沈媛,抚摸着沈媛憔悴的脸,轻声问:“媛儿,你怎么了,怎么变成这样?”
沈媛紧紧的抱着李豫,泣不成声。
李豫抚摸着沈媛安慰道:“媛儿,别哭,一切都过去了。”
贺拔楚岳看了看李豫,似乎有话要说,但没有开口。
李豫示意郭旰、哥舒曜照顾好沈媛,和贺拔楚岳来到殿外。
李豫问贺拔楚岳:“媛儿她到底怎么了?”
贺拔楚岳低头回禀:“皇妃她,她……”
李豫:“有话直说!”
贺拔楚岳:“皇妃她被宋和的手下玷污了。”
“什么!”李豫右手紧握佩剑,指缝间流出鲜血,厉声喝道:“宋和!抓住你,定将你抽筋剥皮、大卸八块!”
李豫走进排云殿,对众人说:“你们都下去。”
众人告退离去。
李豫抱着沈媛安慰道:“不管发生过什么事,你还是我的媛儿。”
沈媛扑在李豫怀中泣不成声。
接下来的数天时间,李豫留在九成宫中,终日陪伴在沈媛身边。
西京长安,朝中众臣一连数日没有见到李豫的面。右相李麟、左相裴遵庆、京兆尹段秀实带领百官闯宫见驾,被程元振和薛平挡了回去。李豫建极登基之初,不仅恢复了每日的早朝,还下诏允许各级官员随时入宫议事,朝廷上下励精图治、焕然一新。不想这才过了几个月,便无故罢了早朝,封闭了宫禁。各种流言蜚语迅速在长安的市井坊间流传开来,有说皇帝卧病不起的,有说皇帝贪恋美色不理朝政,还有人说皇帝根本就没有回京。
裴遵庆从薛平口中得知李豫在麟游九成宫,立刻轻车简从赶到麟游,叩宫见驾。裴遵庆从贺拔楚岳口中得知了沈媛的事,知道李豫为什么滞留九成宫,迟迟不回京。
裴遵庆见到李豫,直言劝道:“如今九州初定,国事维艰,朝中很多事情等陛下您决断。此时此刻,为了李唐社稷和天下百姓,您可不能感情用事。”
李豫:“朝中大小事务,你们三位宰相商量处理就是,不必来请示朕。”
裴遵庆:“陛下,眼下长安城中流言四起,人心不安。臣恳请陛下立刻回京。”
“我意已决,不必再说!”李豫心情不好,拂袖走进内殿。
裴遵庆不肯罢休,正要上前继续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