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他死定了。 (3)(5 / 5)
,哪位将军也无法竞争的中标优势——他是太监。谁听说过太监割据称王的?好了,好处多多,越想越妙,但时间不等人,李顺已经在蜀川遍地开花,疯狂抢地了。他的两路大军,北路已经攻占了绵州(今绵阳)、阆州(今苍溪县东南)、巴州(今巴中)、剑州(今剑阁)等地;东路军进展更快,已经攻占了遂州(今遂宁)、合州(今合川)、广安军(今广安县北)、渠州(今渠县)、达州(今达县)等地。
翻一下地图就能看到,这样一来北抵剑阁、南距巫峡(今巫山)的大片土地都已经过户,不再姓赵,而是姓李了!
那么宋军这时还有吗?他们在哪儿忍着呢?别忙,梓州(今四川三台)、眉州(今眉山)等少数几个城池还在宋军的手里,所有人都在里边缩着,等着援军来救命。
十万火急,赵光义抄起笔来,几笔写就一份诏书,委任十全大太监王继恩全权处理川峡间一切事物的大权,然后一脚把他踢出京城,从开封城边开始,你必须全速狂奔,去和李顺抢哪怕一秒钟的时间!
因为李顺已经在玩最狠最致命的招数了。他抢在宋军入川增援之前,率二十余万重兵奔向了两个点。一个是囤积了大量宋军有生力量的梓州;另一个,是剑门关……他要把入川的道路锁死,而且还要把川内的所有宋军都消灭。
这样蜀川就真的是他的了。可是别忙,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次序。你先做哪一个?是一还是二?
就像围棋,几子落枰,已经固定了就是那几个点位,可是先下哪个,后下哪个,结局完全不同。这时李顺要做的,也是一样。你先打梓州?还是先拿下剑门关?
李顺的决定印证了一个真理——胜利极端势利,无论你有多少的苦难和眼泪,都换不来它的垂青。
它只认对错不认人。
李顺第一时间派相贵率领着二十余万重兵扑向了梓州,一定要全歼龟缩在那里的宋军。至于蜀川的门户,天险剑门关,他只是派出了几千个人去攻打。
他从最开始就犯下了最严重的错误。这不仅决定了他的败亡,更决定了他一定会迅速败亡。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历史上另有解释,说当时剑门关上的宋军只有几百人,而且还都是老疲之兵。李顺需要重视他们吗?
以李顺攻破成都的军威,再加上十倍的兵力,更重要的还是从里往外攻打剑门关,这些都加在一起,还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几千人的部队足够了……但是,必须深挖一下内因,才能看到这一次起义的必败原因——见识和修养。
梓州的宋军是十万块钱,随手就可以拿到;而剑门关上有一百万、一千万甚至是一千个亿,可是你们得等,大家猜,赤贫的川人们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