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时,只须前进而已!(3 / 5)
各方面不断往里加筹码,打群架,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岳飞于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二月十一日左右渡江,接近战场。可惜没等他真正靠近,事情发生了变化。淮西主将张俊给他写了封信,告诉他离远点,保持距离。
张俊、王德一起从临安赶往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在那儿与他的大部队会合之后,于二月初四渡江。过了长江之后,放眼一望,忽然找不到敌人了。
女真人不知在搞什么,只是占领了庐州、和州等地方后,就开始缓慢地撤军。在十多天的时间里,一步步把含山县、巢县、全椒县、昭关等中小城市都让了出来。张俊摸不清头脑,但是手里的兵本性很贪,有便宜为什么不占?
于是双方很默契地一退一进,在淮西平原上携手散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巢县以北的柘皋镇,这地方一马平川,地势平缓,女真人退到这儿之后就再也不走了。
九万对十三万,军团级决战,金军当然要选一块能跑得开马的地方。
至此,张俊等人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他们已经跟着女真人走进了对方的主场里。不过也没什么,最近几年再也不是从前宋军畏女真人如虎的时代了,在数不清的大胜战役之后,连从来没有正面击败过金军的张俊、王德、杨沂中都充满了信心。
更何况阵中还有顺昌之战的孤胆英雄刘锜。
双方于二月十七日对阵激战。挑起第一轮攻击的人不是女真人,也不是刘锜,而是临安禁军大佬杨沂中。杨沂中早年号称“血汉”,单骑入城击败满城土匪,让赵构又惊又爱。这个传统一直保持着,这么多年以后变本加厉,到了这种场合仍然敢打敢拼,抢着上头阵。
多年来,在首都执法养成的威风的确厉害啊!
第五章 岳飞战场受排挤
杨沂中率禁军冲向金军的中军大阵,推锋直入堂皇正大,真不愧是宋朝皇帝精锐强悍的——仪仗队。这票人冲得快,败得更快,没一会儿就成群结队地跑了回来。
这也算是杨沂中的能耐,此人无论怎样大败,不仅自己不死,部下们也都不死。
仪仗队退场,正戏开唱。按常规概念,这时出场的应该是战力第一顺位的刘锜。由他当炮灰消耗金军实力,再由张大将军出面一锤定音,这才是正常的官场逻辑。可惜事实不是这样,张俊泡官场、泡军界这么多年,做事早就不是正常思维了,而是超常。
让刘锜打头阵,很可能会再搞出一个奇迹,扬名立万;把刘锜留在最后,万一失败了可以当逃跑时的盾牌。这两个选择哪个好?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不然选后者!
于是去除杨沂中,排挤了刘锜,张俊是主将,绝不亲临第一线,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王德了。王德,原行营左护军刘光世手下第一将,人称“王夜叉”,是一位手段强硬的老行伍,按资历说威望,他有时敢和韩世忠叫板。当年行营左护军主将很萎,部将超强,说的就是他和郦琼。
这时王德出战,胆略非凡,选择的主攻方向是金军的右翼,那一方正是金军中的精锐部队拐子马。轻骑兵行动迅速,拐子马迎着王德冲了过来,却不料王德张弓搭箭,一箭射中金骑指挥官。战场一片哗然,王夜叉挥军鏖战,居然把拐子马给击溃了。
战局不利,金军向紫金山方向退却。张俊没有追,他率军先收复了淮西境内的重镇庐州,进城之后第一时间向临安报喜请功。
赵构闻讯大喜,传令嘉奖。
奖状还在途中,张俊觉得获奖名单要斟酌一下。这时金军还在淮西境内,战争很可能会继续,岳飞已经渡江到位,眼看着就会参战——这明显是下山摘桃子嘛,俺手握十三万重兵且旗开得胜,难道要平白分你岳飞一半功劳?
做梦,张俊给岳飞去了封信,告诉他原地不动。别想靠近了占便宜。
岳飞原地静止,没有再靠近。
这是当时军界内罕见的高素质表现,面对别人养大成熟的桃子,能忍住不伸手,是连同吴玠、韩世忠在内宋朝绝大部分将官所做不到的。
那么可以为岳飞鼓掌欢呼了吗?不,先等等,几个月之后,这件事会引发怎样的灾难,是这时谁也没法想象的。
回到淮西战场。柘皋之战大获全胜,正面击败近十万金军。这个成就不可谓不重大,一时间朝野振奋,张俊更振奋,连同后来的史书也非常振奋。宋人后来总结出“中兴十三处战功”,柘皋之战榜上有名,排在第八。
在这种局面下,没法不追击。可是怪事再次出现,张俊再一次找不到金军的去向了。他收复了庐州,休整了军队,向紫金山方向追击金军,结果发现金军去向不明。
近十万军在淮西大地上失去了踪迹。这让张俊心惊肉跳。尽管他总逃跑,尽管他总避战,可作为南宋资格最老的一个兵痞,他非常清楚这是战场上最要命的事情。
你不知道敌人是怎么消失的,就意味着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敌人会突然间跳出来!
为此他下了大本钱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