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二百七十章 鹿死谁手(三十三)(2 / 2)
往侯府。此事说小就是毫无意义地小事。说大就是违反命令的大事。正好可以借题发挥。
侯大勇此时却不在府中,几位宰相聚在中书门下。商议着审理澶州一案。
“此案不过涉及一位刺史,没有必要动用三司使,这个薛居正,调任刑部侍郎不久,看来还是经验不足。”范质是当朝首席宰相。他看过薛居正递上的折子。有些不以为然。
所谓三司使,是指遇到特别重大的案情之时,由刑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御史中承共同审案。
王著没有料到薛居正会提出选样一个要求,他受人之托为郑有林说情。若是三司会审。自然不能忠人之事,就暗自骂道:“薛居正真是混帐。唯恐天下不乱,居然想出了这样一招。”
魏仁浦是众位宰相中最精于吏事的。他对此案略知一二,就尽量回避这个案子,听到范质所言。面色凝重、稳重如山、一言不发。
此案是由侯大勇处理澶州洪灾而引起。王薄等人都可以不说话,他却回避不得。他也不准备回避。听到范质对于三司会审有反对意见。就慢条斯理地道:“此案涉及澶州十数万人命,仅此一条。就算得上惊天大案,动用三司审案也在情理之中。”
当侯大勇把郑有林带回到大梁城,并且投入了天牢,范质心中就有些不快,郑有林不过是澶州司马。司马是养老官,由养老官郑有林采承担澶州洪灾的责任并不公正。
“洪灾是天灾人祸,每一次洪水决堤,都会淹死人,这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澶州一案很明显就是潜州刺史渎职,案情并不复杀。由刑部来审就足矣,实在没有必要动用三司。”
“按我的看法,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此次黄河决堤并非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而是河堤在春季没有维护所致,为什么朝廷的钱粮没有用到河堤上,这个原因要好好审一审。”
“就算王德成贪赃枉法,案情亦很简单。仍然没有动用三司使地原因。”
“恐怕此事王德成还不算主谋,真正的主谋是司马郑有林。”范质听到侯大勇的锋芒直指郑有林,他并没有意识到郑有林有什么问题,却敏感地意识到侯大勇是把火烧到了自己身上。冷冷地道:“一个小小的司马。更不需要三司会审,侯相小题大做了。”侯大勇毫不退让,道:“是否小题大做,那要经三司会审才知道。范相结论下得太早。”
范质见侯大勇紧紧咬住郑有林不松口,心中也是“格登”一下。这个郑有林是奶妈的儿子。常年住在洛阳,也不知他如何和柴守礼混在了一起,陛下的父亲为其求官,范质当然乐于做这个顺水人情,他暗道:“难道郑有林当真做下了什么肮脏事情,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此事。”
侯大勇见范质眼神中有短暂的疑虑,紧逼道:“郑有林弄权。这在澶州可谓家喻户晓,可他为何能欺上瞒下,甚至架空了刺史,这必须深究。以振朝纲。否则小人当道,朝将不朝。”
侯大勇说到这里,突然对王薄、魏仁浦、王著三从位宰相道:“澶州水灾。死了十几万人,难道这十几万冤魂就请不动三司会审?”
范质是首席宰相,而侯大勇与小符皇太后渊源极深。两人都是强势宰相,一直在朝堂上较劲。但是,两人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如此针锋相对。王薄、魏仁浦、王著尖着耳朵,惟恐漏掉了一句,侯大勇突然转过身向他们发问,三人顿时满脸都是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