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明末称雄 > 第582章 大汉官话

第582章 大汉官话(2 / 3)

算是母以子贵,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她们生男生女,但在宫里,和普通家庭里也是一样,生了子女的妾肯定比没生养的地位高。 `

刘钧的突然驾临,让这些蒙古嫔妃们十分惊喜。

不过刘钧很快现,十一个怀了他孩子的女人,他居然并不能认全。其中清贵妃娜木钟和清公主马喀塔是很熟悉的,但其它的女人,却总觉得有些脸盲,若不是一边有内务府的太监在旁边小声的介绍,他有好些个叫不出名字,或者跟别人搞混。

本以为和她们会难以交流,结果他意外的现,这些蒙古诸侯之女,居然已经都会说汉话。虽然说的不太流利,但起码他听的懂。

这时他又现了一件事情。她们说的并不是皇帝的家乡话,也不是明朝皇帝的家乡话,也不是洛阳读书音,他们说的是北京话。

嗯。不是后世的北京话,但差不多。

这个时候的北京话,应当叫大都话。

大都话跟后世的北京话很接近,也是北京城几百年来最通行的话语。

在辽、金、远等北方草原部族不断的入侵以及统治下,北方的语言千百年来逐渐的生了变化。

到了元代时。官方规定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

当年元人占领中国后,开始强行推广大都话,汉语中大量的加入了蒙古语词汇,汉语的结构都了改变,汉语和蒙语同化。

刘钧这时也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云南、贵州、四川人的语言,跟淮河以北的语言,与大都语极为相近。

其根本原因,就是蒙古人率先把这些地方征服了,然后在这些地方推行的大都话力度最强。

明初曾修订洪武正韵。是将江淮方言做为官话推行的。不过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大都话依然流通甚广。

历史上,后来满清入主中原,也大力推行大都话,最终后世的普通话就是以大都话为标准普及开来的。

说起官话,中国地大特博,幅员辽阔,族群众多,因此语系也众多。粤语、闽语、客家、吴语等数个大的语系下,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方言。

在江西等地。甚至有十里不同言的现象。一个县里,相隔不远的两个乡镇,说话可能都完全不同。

北方话和南方话差距更大,就跟外语一样完全听不明白。

刘钧就曾经在接见几位在地方表现出色的官员。结果他们汇报工作时,说了大半天,刘钧却一句没听懂。

秦代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计量衡,统一文字,对中国的文明进程有突出贡献。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官话都不一样,各朝也都有标准官话,推出韵书。但一般来说,语言还是难以统一。

读书人有读书音,古洛阳音为准。隋唐等朝立都关中,以关中语言为主,明代皇帝出身淮南,便以江淮话为官话推行。

但后来迁都北京,因为大都话在北方的流通最广,因此其实大都话的影响范围最大。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及云贵川等地,语言都与大都话很近,虽各有些不同,但起码能相互交流听明白。

就连如今宫中的这些蒙古女子,学的都是大都话,她们学这些话更有基础,学起来快。而若是学江淮话,那就很难。

刘钧坐在那里有些出神。

一时都忘记了与那蒙古嫔妃说话,那嫔妃还以为惹得皇帝不满,心中不安。

刘钧已经顾不得她了,他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帝国这么大,如果连一个通用语都不能推广普及,这是相当不利的。通用语的作用是极大的,语言和文字一样,都是一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

从大了说,没有一个普及的通用语,就会导致帝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往小了说,这也使得百姓交流不便。

大汉要以哪种语为通用语普通话?

北方大都官话还是江淮南京官话,中原官话?

或者粤语、闽语、客家语、吴语、湘语、赣语?

记得有人曾说过,粤语是古汉话保存最好的。不过粤语的流通普及性远不如北方话,北方话中,肯定又是以大都话普及流通最高。

若选定一种语言推广普及,一般做法就是要制订韵书。但以往历朝的韵书,都是使用汉字反切,这种方式还是有不法的缺点的,音韵难以精准。

难道要推行汉语拼音?

拼音也是音韵的一种,但更精准。尤其是使用字母的话,效果更佳,虽然也不是百分百完美,但起码比其它各种更强一些。

通用语最大的要求,就是得足够简单便捷,这样才能迅推广普及开来。这就跟汉字一样,同样需要简便。

刘钧甚至觉得,推行通用语,搞汉语拼音的时候,也可以推行下简体字。

如今的繁体字,确实很不便书写,笔画太多。

现在朝廷准备推广教育,搞初级普及教育,这个时候推行普通话、简体字,刘钧认为将大大增强推广力度。

不过简体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