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天炉(十) 字数:7999(1 / 4)
无可否认,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它的机动力和由速度带来的冲击力,对于步兵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恶梦。曾几何时,匈奴人,突厥人乃至后来的蒙古人无不是依靠着强大的骑兵,在广阔的亚欧大陆上打败了无数的民族,消灭了无数的国家,被欧洲人称为“黄祸”,“上帝之鞭”。无数的欧洲贵族匍匐在那些他们眼里的野蛮人脚下,吓得瑟瑟发抖。就连在中世纪时候装备最现代化,火器普及率最高的的明朝军队,也在强大的满洲八旗骑兵面前惨败下来,让中国人从此以后脑袋上都多了一根难看的猪尾巴。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已经开始的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进程被完全打断了。骑兵在战场上的王者地位开始发生动摇,始于1903年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日俄战争。在那次两个帝国主义强盗为了争夺我国东北地区控制权的罪恶战争里,沙皇俄国上百年以来赖以驰骋欧洲,东征西讨,为沙皇打下大片版图的哥萨克骑兵在面对依托战壕防御,并且装备了大量的马克沁机枪的日本陆军,被杀的落花流水,只能仓皇败退。在接下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欧洲战场上骑兵面对装备了大量火炮和机枪的部队,基本上已经不再有多少作用了。骑兵也在这次战争时候,从战场上的王者,冲击阵地的主力,退居到了主要担负联络通信和侦察任务的辅助兵种。但是,骑兵这个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军事发展进程的兵种,在中国战场上仍然还是有着用武之地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军队的火力与欧美列强军队相比实在太弱,很多情况下,中国军队的步兵根本就无法对骑兵,特别是集群冲锋的骑兵构成有效的威胁。骑兵轰隆隆的马蹄声,再加上远距离上的马枪射击,还有近身的马刀挥砍。绝对是没有工事的步兵的恶梦。而且,中国军队的工事相对来说也实在是比较简陋,在猛烈的炮火面前,和没有工事差别不大。
当方师长带着一个团的部队,刚刚赶到炮兵阵地前方,尚未来得及布置阵地。前方行军队列里的官兵就开始惊呼:“不好了,鬼子的骑兵上来了!”
方师长抬起望远镜一看,果真伴随着那轰隆隆的马蹄声,犹如旋风一般席卷而来的正是高头大马的鬼子骑兵,速度很快,现在已经冲到了距离部队不过五百多米的地方。
主要来自南方各省的士兵们大多没有和骑兵的战斗的经历,军官们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蒙了。一时间没有人想到去指挥部队做什么。于是所有的人都只会下意识的冲着直冲过来的鬼子骑兵开枪。
但是鬼子一个个都是高举着马刀,马刀与身体是一条直线,同马背形成四十五度夹角。面对中国军队机枪的扇面扫射,还有各式各样的武器的射击,他们的主人把马镫踏直,呐喊着往前冲。
来不及多想,方师长劈手夺过身边警卫手中的MP-18冲锋枪,然后就是一声断喝:“上刺刀,结成环形阵。所有的机枪给我打!”冲锋枪对着已经距离身前不足一百米的鬼子骑兵开始了扫射。
但是日军根本就不把我军的阻击放在眼里,勉强结成阵型的官兵们将刺刀成四十五度朝着鬼子冲来的方向突刺,这个时候,鬼子的骑兵竟然敢于将马头提起,整个马身跃过战士们的头顶,冲进环形阵内,再把马刀向左晃一下,然后右劈,就有几个士兵被砍倒,之后还能破围而出。只有少数的被刺刀捅穿了腹部的战马一声哀鸣的砸在官兵们的阵型之中,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官兵们不小的伤亡。
战斗随着日军骑兵的逼近迅速的进入到白刃格斗状态,这个时候马上的敌人占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疾驰如风,锋利的马刀或劈或刺,数十米内都是骑兵的控制范围。而反观己方全是步兵,腾挪不过两三步,出枪不过四五米,虽然都是经过整训后的身强力壮的官兵,与敌骑兵一照面,便被马刀劈倒在地。看得方师长是嗔目如狂,手中的冲锋枪更是对着鬼子的骑兵不停的横扫。
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预备第十师的这个团在一个照面之间就被这个鬼子的骑兵联队放倒了超过200人,而鬼子的骑兵不过是伤亡30人不到,失去了主人的战马跟在大队的后面冲了过去,粗粗的扫了一眼身边的官兵,方师长只觉得欲哭无泪。战损比竟然达到了惊人的八比一。
呼啸而过的鬼子骑兵在冲透了预备第十师的阵型之后在中国军队的身后重新拉住了马头,调转方向准备再次开始冲击。这个时候方师长才从敌人的人数上大致判断了鬼子骑兵大概是一个联队,不到一千人……
就是这区区一千人,把方师长亲自率领的两千多人给打了个淅沥哗啦,可是偏偏还只能干生气使不上劲。
“奶奶的,鬼子的骑兵,真不能小看了。师长,咱们不能在这里和鬼子的骑兵硬拼。这骑兵来去如风,远了可以用枪打,近了四五个步兵都干不过一个骑兵。唯一的办法是赶快设置防御阵地!先打鬼子骑兵的战马再说。”
“对啊,古人说过的,射人先射马,我怎么一着急就忘记了呢?”方师长一听顿时醒悟过来,这射人先射马,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别人来提醒,平时想起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但是在战场上,再优秀的指挥官也会犯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