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日落(六) 字数:8274(2 / 4)
宫殿本身),隐蔽在厚厚的石墙、古老的树木和江户时期的护城河内,一般不对外开放。
皇宫正殿是宫殿的中心部位,皇室的主要活动和外交礼仪活动都在正殿的“松之阁”举行。
外苑位于是宫殿东南方的一座花园,有大片的绿地,还有经过精心雕琢的柏树。
皇宫南面为皇宫广场。皇宫广场铺满砾石,并有大片草坪与树木。站在皇宫广场即可看见外苑的宫墙以及皇宫著名的景点──二重桥。二重桥是通向皇宫的特别通道。在新年和天皇生日时,皇室的客人可通过二重桥进入皇宫并接受天皇的问候。二重桥后面是伏见矢仓,它是原江户城堡的一个观望角楼。
自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天皇把首都从旧的都城京都搬迁到了江户,并把这里的名字改成了东京。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日本事实上的最高决策中心。所有的侵略阴谋和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决策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御前会议上经过天皇的批准以后才得以实行。从明治天皇发动对台湾和琉球的侵略以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日俄战争,侵占青岛,占领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些军国大事的最高决策都是在这里的会议厅里完成的。同样,决定成立731部队,在中国战场对中国军民使用细菌武器这些罪恶行为,也是在这里被批准实施的。
住在这里的人更是被日本人塑造成为现世神的天皇。天皇是日本国皇帝的称号,关于天皇制的种种传说,集中体现在日本最早的历史文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之中。《日本书记》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又一部史书,由舍人亲王、太安万侣等用汉文采取纪体撰写,共三十卷,于公元720年成书,记叙日本开天辟地至持统天皇(约690—697年)在位期间的神话传说与史事。《古事记》开宗明明义即讲“天地始分”,说在宇宙混沌、天地初开的高天原,首先出现了三大天神:天之御中主神为宇宙中央之主,代表宇宙的根本;高御产巢日神即产灵神,代表宇宙之生成力。这两个神为阴阳之仪,和神产巢日神都是独神,且系隐身之神。
其后出现传说中的创世神,即伊耶那歧神和伊耶那美神兄妹,再由这两个创世神生出日本诸岛。创世神生日本诸岛的神话传说确实有日本神话天真烂漫的一面,但其后的日本统治者却竭力宣传,日本国土既然是天皇的祖先生出的,就应该世世代代由天皇的子孙所统治,就应该皇运长久,万世一系,甚至变本加厉地宣传日本是神国,自恃高人一等,企图凌驾于外国之上,称霸世界,侵略他国。
两个创世神“生国土既毕,更生诸神”。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照大神、月读命、速须佐男命三神。天照大神统治天国,月读命统治大海,二神均为日月之神,速须佐男命为暴风雨神,统治天下(人世),为人文神话中的英雄。
三神中,天照大神是美丽的太阳女神,也是最高的统帅神,她统治天国,给世界带来光明,并以杰出的本领治理着高天原,使美丽肥沃的高天原生产发展,人口增加,丰衣足食。
日本的神道教宣传大和民族是由神选定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而天皇则是创造日本国土的神的后代,应成为统治日本的现人神,是国家一切的中心,其权利是神给的,天皇的地位至高无上。
1882年,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语》规定:“我国军队世世代代为天皇所统帅”。《军人训诫》进一步规定:“必须把天皇当作超人来崇拜”,即把天皇视为“超人”的“神”来崇拜,“这是军纪的唯一的最高根源”。天皇还把日本固有的“神道教”定为国教。从而宣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神裔,是神的化身,是现人神,日本人凡是为天皇而死的,死后即成神。并特别提倡“武士道,”称军人精神的根本就在于“忠诚”(效忠天皇)“勇敢”(勇于为天皇而战死)、“服从(作驯服工具)。将忠诚、勇敢、服从作为军人的主要品德标准。
忠诚、勇敢、服从,具有职业军人的荣誉感,是世界各国对日本军人的普遍看法,但军国主义者用棍棒、皮鞭等训练工具培养士兵的野蛮性格,纵容上级对下级、老兵对新兵、教师对学生的粗暴的惩罚行为,使日本军人在“施虐狂”的熏陶下,做出了极其残忍凶悍、灭绝人性地屠杀他国平民和战俘的罪行。
1890年,明治天皇发布《教育敕语》,要求国民在国为“忠臣”,在家为“孝子”,像武士一样“忠君爱国”,使武士文化渗透、灌输到广大日本人的灵魂中。《教育敕语》提倡“尊皇爱国”的伦理,倡导“自己的身体应该献给国家”,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一旦有缓急,应义勇奉公”,“为君父牺牲”,贯穿着强烈地向外扩张主义的主导思想,为以后的军国主义、法西斯教育确定了方向;以未加明言的天皇教作为蛊惑人心的“强力磁场”,将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对外扩张的意志当作神圣不可动摇的“皇祖皇宗之遗训”,让“子孙臣民俱应遵守”。
1936年,文部省的《国体之本义》对《教育敕语》的内容加以引申,指出“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奉皇福之神敕永远统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