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杀人祭旗,战守定策(4 / 6)
很重的生意人,宁乾贵能保持一种相对冷静的态度来判断利害,并且据理力争。
胶州营文臣的两个首领,一名是周扬,一名是宁乾贵,他们两个人这样争论,场面顿时是有些冷,旁人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稍微安静之后,众人的目光都是集中在坐在左首的赵能身上,眼下李孟不在,分守登州参将赵能就是最高的军事首长,他带着的一万五千登州军就是目前山东最大的武装力量,他的意见当然是重要。
此时赵能的脸上倒是无悲无喜,颇为的镇定,他一贯是这幅模样,尽管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但赵能却不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场诸人不管是主母还是老太爷,甚至是那位带着铁面具公孙先生,都比自己更有发言权。
赵能一向是谨慎小心,眼下这种局面,如果贸然的发表意见,将来传到李孟耳中,可不是什么好事,尽管双方情同手足。
这也是文武方面的想法不同,周扬以及外面许多官吏文人,都感觉到是灭顶之灾,可对于赵能来讲,也就是个有麻烦的战斗,敌人可能比较强,需要慎重对待,这就是胶州营武将们的想法,他们可比文人有信心。
“眼下情况并没有坏到那般的地步,留驻在青州、莱州、登州三府的士兵到济南府来,那济南府就能有两万三千余兵马,加上济南本身留驻的,差不多能有两万七千,只要是能把鞑子阻住一段时间,那兖州府的兵马,归德府的兵马,大帅的兵马都会及时回援,到时候这可就是完全的优势,现在我们不能慌。”
说话的声音有些尖利,所有人都是安静着听,因为这是大帅的伯父,老太监刘福来在说话,而且老太监当年可是执掌一方的南京镇守太监,看事的大局观自然不同凡俗。
“鞑子大军南来,咱们要做的事情并不仅仅为了自保,还要给天下人看看,山东兵马的强大,大帅率军南征,却有鞑虏趁虚而来,这本身就已经是危局,如果不用这件事情扳回来一些的话,那这些年的谋划全是空,各位又将如何自处?”
老太监刘福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外面了,他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不过在这个紧急的时候,他还是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并且一点也看不出糊涂的模样,神采奕奕,语音坚定无比。
老太监的话说完,本来还脸红脖子粗想要去争辩几句的周扬也是安静了下来,又是安静了下,听到屏风之中的颜若然淡然开口说道:
“我家夫君基业在此,不能轻离,各位大人无需担心妾身姐妹几个,大义当先,孰轻孰重,妾身还分得清。”
颜若然的这句话算是定了个基调,就连尴尬的周扬也是凛然,一直是沉默不语的赵能这时候站了起来,闷声地说道:
“济南府一地,两日内可汇聚起来的兵马能有五千余,加上登州军的本部,守住这济南府半壁绰绰有余。”
赵能算是给在场诸人一个承诺,尽管都知道是场面话,可很多人都是禁不住心中松了一口气,一直是沉默的孙传庭此时却开口了。
在这个场合中,孙传庭知道自己还算是个外人,方才那种立场路线之争的时候,不适合自己插嘴,但现在却是他的范围,铁面具下面的声音很闷,不过大堂上的众人都是全神贯注的听着,大家都知道大帅对这个公孙先生是何等的倚重。
“济南府和北直隶交接的地方都是低矮丘陵、平坦的坡地,适合鞑子的马队行动,我胶州营的步卒反倒是受局限,对方孤军一支,可以纵横来去,靠着劫掠补给,我胶州营兵马预设战场也是极为困难。”
屋子里面愈发的安静,人人都在凝神细听。
“老夫和那洋人欧曼聊过,说是在济南府的大部分地形,我胶州营的步卒方阵无法从容不开,无阵势不能战,在济南府一带战斗,胶州营在这上面就先是落了下风。而且以我步卒方阵行动必然比那马队要慢些,鞑子甚至可以不理会我山东兵马,绕到那无兵空虚之地,这又是个麻烦!”
边上的赵能连连的点头,目前他手下仅有不足两千的马队,机动性和鞑子实在是相差太多,若是鞑子不管不顾的绕过去,他还真没有什么能追上去的可能。
“而且依照北直隶那边报来的消息,鞑子此次是沿着运河南下,那应该是走德州到临清,济南城反倒是避开,可鞑子大军若是沿着运河破临清、入兖州,兖州府那几千兵怕是要吃紧,东昌、兖州两府,乃是山东膏腴腹心之地,若是任由鞑子劫掠毁坏,恐怕要伤到我山东的元气。”
周扬和宁乾贵都是拿出纸笔在那里记录,在屏风隔断的里面,不知道是顾横波还是柳如是,也是在记录。
“算这时间,很有可能鞑子的大队人马去往兖州府的时候,大帅的兵马刚刚从南直隶赶回,张江的兖州军和归德府的兵马则是在豫鲁边境那边向回赶,先不说在腹心之地十几万大军死斗,而且那兖州府乃是四省交界之地,周围皆是不稳,兖州府又有鲁王和孔府,大军交战,恐怕我山东兵马也未必占了自家地盘交战的便宜,搞不好要前一发动全身,不可收拾。”
听孙传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