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天罚(1 / 2)
日凌晨,李潜龙对哈尔滨外围的俄军发起了猛攻。
根据明军的阵地作战惯用手段,李潜龙首先令炮兵一团对俄军阵地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炮击,摧毁了俄军暴露在地面上的几乎所有防御工事,包括仅有的二十多门大炮。
而后,在炮兵的掩护下,明军以骑兵两翼迂迥,步兵中央突破的方式全线出击。
俄人欺负无能的八旗兵欺负惯了,自以为但凡中国的兵,都跟八旗兵一个德行,背上别一根烟枪,垂头丧气,体弱无力,哆哆嗦嗦的扛着一根土枪,打一枪还不到几十米远。而他们只需要开两炮吓唬吓唬,便会把这些中国兵吓得屁滚尿流。
但很显然,他们错了,傲慢轻视的态度使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俄人在第一波炮击中就被打蒙了头,他们从未曾见识过如此密集的炮火攻击,就算是英法军队也不曾有过这般强大的火力。
其实当时英法军队的火数量远多于明军,只是,他们大多是将火炮分散于各连队,而曾纪泽则创新的将火炮密集使用纳入明军作战,并在世界首创立了炮兵这一个独立的军种。
而在这种炮致胜说指导下的作战,欧洲要等到拿仑时代才开始盛行。
一个小时的炮击使俄军精心构: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而明军极具攻击性的包围战术,使得俄军很快丧失了作战信心,大批大批的士兵逃离阵地,丢盔弃甲的逃回了哈尔滨城。
明军用了不到两个小便夺占哈尔滨外围所有据点,以牺牲五百人的代价,射杀俄军三千人之多并成功的完成了对哈尔滨城的包围。
两天之后。后续地军陆续赶到了前线使得围城地明军数量达到了五万之多。对俄清两军形成了强大地压迫。
哈尔滨城位于松花江南岸江畔。清联军可谓是背水守城。形势本来是十分地不利。但俄军毕竟是俄军。其战斗力非清军可比经过前两天地失利之后。俄军及时地调整了轻敌地心态。依靠着哈尔滨坚固地城墙死固守。竟然奇迹般地挡住了明军一次又一次地进攻。
明军进攻地脚步止于松花江以南。战事有进入僵持地兆头。这是明军方面所不愿意看到地。
而根据侦察多地俄军队正从西伯利亚南下而来。在外蒙古方面。俄军也开始有所动作。据称一批五千人地军队正通由唐努乌海而出。从外蒙古腹地挺进。
刘铭传不得已重新调整了军事部署。调了四个师地兵力出屯绥远应对俄人及蒙古军地来自于草原地威慑。
同时。为了尽快打破东北战事地僵局传决心动用他手底下地另一张王牌——空军。
两天后,第1空中骑兵师两个团抵达哈尔滨前线当天就投入了战斗。两个团拥有二十三艘轰炸飞艇,这些经过进一步改进的飞艇经全面过渡到了硬式飞艇,飞行高度、载重量,以及安全性都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第一天的空袭中,二十四艘轰炸飞艇全部出动,每艘飞艇至少装载了三十枚炸弹。而这种炸弹是上海武器制造局专门为飞艇轰炸所开发制造的,准确来讲,应当是炮弹的一个变种,通过人工点火,投掷落地后再发生爆炸。
当如此庞大的空中雄巨鹰飞临哈尔滨上空时,无论是城中的清军,还是俄人,都被这种新式的空中武器所震撼了。
这种新式武器,当初明军只在攻打太平天国时使用过一次,虽然战果极佳,但却未引起外界的广泛重视。
俄人好歹也与欧洲接触密切,飞艇这玩意儿也听说过,他们一看天空中黑压压的飞艇编队如乌云般压来,便警觉的意识到了危险的降临,大多数的俄人在第一时间就躲进了工事中。
而那些落后愚昧的清军则不同,他们非但没有及时躲避,许多人还抱着瞧热闹的心态,趴上屋顶、城墙等制高点,手搭凉蓬想要看个究竟。
奕是其中的一个,他穿着匆匆裁制,还不太合身的龙袍,站在简陋的宫殿大门前举目仰望。他这个清廷内部的“改革派”人士,尽管比大部分满人都要开明,但对天上飞来的这些奇物,他却也是闻所未闻。
“文祥啊,你见多识广,可识得……”
奕习惯性的提到了文祥,但话未说完他却猛然想起,文祥已经在山海关之战中与七万将士殉国。
奕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黯然。
“皇上,天降异兆,只怕是祖宗们在天有灵,发怒了吧。”
身后的宝鉴焦虑说道。山海关一战,他侥幸逃得一命,但却断了一条胳膊。满清朝廷的大部分大臣与贵族们都在盛京一役中被明军屠杀殆尽,如今总算还有宝鉴伺身边,他才不至于落得个“光棍皇帝”的地奕;尽管很推崇西方的“奇技淫巧”,但并不代表他就不相信鬼神之说,宝鉴的提醒令他脸色为之一变。
“朕等无能,不但将祖宗基业尽失,连盛京也丢了,太祖皇帝之墓也为逆贼所掘,想来定是祖宗英灵震怒,才降下此兆。
宝鉴,快去摆设香案,朕要祭祀祖先,请求祖先的原谅。”
奕;C;孝心大发,决定祭一祭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