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雪人(1 / 4)
12月10日晚上2整。
长津湖枊潭里的9200名美军,包括后卫的陆战七团第三营。在飞机的帮助下,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的穷追猛打,全部成功的到达了下碣偶里。
惊魂未定的美军官兵,在极度的寒冷和疲劳中到达下碣偶里这个小镇后,就一头钻进睡袋中,呼呼大睡。
他们已经77小时没有合眼了,就是铁人也受不了。
现在,下碣偶里这个方圆只有6500米的小镇,集中了210辆坦克,1400辆汽车,12000名士兵。堆集如山的弹药、油料、物资。
更可怕的是,还有4000多名朝鲜老百姓!他们牵着黄牛,推着小车!车身上放着家什。头上顶着行李,拉着老婆、孩子,非要跟史密斯师长走不可!
由于天气滴水成冰,孩子们冻得直哭。还有一名女人竟然生了一名孩子!
听着初生婴儿的哭声,史密斯师长不忍心了!他只得决定把这些难民带走,交给联合国难民署,并分给他们大量食物和防寒服。
这样,小小的下碣偶里,就被人、车、牛、物资挤得密密麻麻的!假如志愿军有重炮,一炮下去,就全完了!
史密斯师长只得布置下碣偶里的部队,严密防守四周。
幸好,志愿军还没有集结,而且兵力也不够,没有对下碣偶里发动进攻!
史密斯师长亲自拿着冲锋枪,冒着严寒,踏着嘎嘎响的冰凌,在机场指挥人员运伤员!
瓦恩科夫上尉说道:“师长,太不容易了。从枊潭里到下碣偶里,才22公里。我们的人平均每小时行军约285.7米!也就是说,每走一公里要花上三个半小时!”
史密斯师长道:“上帝保佑,他们带出了1500名伤员,其中600名重伤员没有丢弃。幸好志愿军第59师和第94师在德洞山口惨烈的争夺战中人员、弹药消耗过大,否则--------”
瓦恩科夫上尉说道:“现在我们有1500名伤员,3500名冻伤人员。tbm鱼雷机一次只能运8名伤员,怎么办?”
史密斯师长道:“先运重伤员。轻伤员、冻伤人员、尸体全安排在车上带着走。敌人的第26军已快到了。所以,明天中午一点,我们一定得趁天气暖和出发---------”
再说德洞山口以南5公里。
我正在吩咐兄弟们打扫战场!
忽然,一个军宣传干事跑过来道:“小伙子,你那个部队的?怎么这么能打?我要把这次战斗经过,写下来发到《人民日报》上去?”
我指着担架上一个的战士。这个战士脸色苍白,他的双脚,冻得如足球一样大。恐怕,战后非得截肢不可!
我又指着一个掉了鼻子的战士。
由于我们都是华东子弟兵,没有到过赛区!许多人不懂防寒,双手在头上乱摸。结果,将鼻子、耳朵弄掉的战士比比皆是!这些人战后,怎么娶老婆呢?
我指着这些伤员,痛心的说道:“我只是一个普通战士,要写,你就写那些战士们吧?”
这仗打得这么惨烈,我那有心思为自己歌功颂德呀?
那个干事只得灰溜溜的走开了!
真正经历过战火的人都清楚:国家机器把年轻的士兵驱赶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时,总会给他们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或为民族或为了祖国。这同样也不仅仅是我们,敌人也是如此。
我叹了一口气!
这时团长道:“周营长,现在都快2点了。我们团800多人怎么可能在天亮前赶到下碣偶里呢?”
我说道:“这样吧?让我们营坐缴获的汽车先走?你们救完伤员,打扫好战场随后再来!”
团长道:“也好。”
可是,要找到驾驶员绝非易事。
最后,只得在各团侦察兵那里借了6个人过来。多两个,是怕万一开车的兄弟牺牲了,这二个人能顶上。
忽然,牛大力匆匆跑过来道:“营长,好东西呀?”
我说道:“什么好东西?”
牛大力道:“炮,一门105毫米榴弹炮!”
我兴奋的与牛大力跑去!果然,在路边的沟里,发现了一门威武的105毫米榴弹炮。
娘滴,可能是敌人跑得快,没时间炸毁它,只得推到沟里。
我叫道:“炮!大炮呀,宝贝呀!”
娘滴,这种炮全称是m1型105毫米牵引榴弹炮,能打11公里!
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好的大炮!不但声音响,而且杀伤力也大!
牛大力叫道:“我还找到了10发105毫米榴弹炮炮弹,发射药包也有。”
我摸着大炮厚重的轮子,雕塑般的炮管,高兴的叫道:“快,叫兄弟们拉上来!”
这大炮重达4600斤,我的151名兄弟一齐动手,好不容易才将大炮拉了上来,接在了汽车上。
娘滴,幸好有汽车!否则,有炮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