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日常:农桑(1 / 2)
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娲皇陛下虽然主创造, 但是这些进步是科研人员常年累月不断工作的成功。各个科研领域在娲皇陛下苏醒的时候, 都或多或少有所收获。有一些很久没有计算出成果的研究忽然有了一线灵感那样。神的庇佑就是那一闪而过的灵感, 抓不抓得住还是要看人。与其说华夏的神灵厉害,其实不如说华夏的人刻在骨子的里的信念和坚持更让人动容。凌驾于世界法则之上的永远不是神灵, 就如江颜所说, 能打动人的只有人心,是一个道理。
这些暂时不会对外公布, 所以江颜还没有办法看到眼前的影响。她不纠结,对于这些神灵的影响她是亲眼见过的, 心思也没有放在这个地方。
年过去了国家频道也开始想搞一些大事情了,国家这几年把目光放在了主流综艺上, 经过过去几年的一个总结,发现我们自己可以编排的东西那可太多了,何必非得吃人家剩下的, 显得吃相难看不说, 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不见高丽国的偶像剧和综艺让多少人随着韩流一波带走, 成了忠实粉丝呢。我们自己的东西未必不好看,美食方面一个《舌尖》那是圈遍世界周遭粉丝啊,民以食为天五个字是个人都会写不是,就中华美食这一方面, 真不是瞧不起谁, 一个能打的没有, 主流菜系就有八个,地方小吃怕欺负人我们就不算上了!吊打!
曾有留学党说,留学之前觉得自己是走出国门了,美好的日子即将开始。时间不用太长,两个月你就能体会自己根本不是留学,是流放边疆了!在那边一碗凉皮都能吃得泪流满面,一碗□□方便面都充满温馨的味道!
《舌尖》就是把这种感觉放大,从食材到食物,从地域到风俗到人文,揉碎了掰细了说,这是一个听到旁白一开口就能下饭的节目!所以我们做出来的纪录片真的不好看吗?未必吧。镜头再拉近一点,《国家宝藏》关于国宝类的综艺节目,我们把逾期千年的馆藏拉出来PK,从历史故事到现代发掘,追溯它的起源,诉说它的经历,别开生面用明星演艺舞台剧,由专业人士讲述它们的故事。不好看吗?真的不好看吗?怎么可能不好看啊!网络评分都是九分上走的!
《礼乐华夏》被BBC谈下版权后,外国人比我们自己追的还紧,ins和FB都有催更了好吗!《非凡》带动了手艺活发展,街头巷尾现在还能见到那些手艺工艺品,包括今年过年窗花都比以前火了很多了!不然怎么说“你爸爸就是你爸爸”呢,这些节目从生活中来,最后带动的人气回到生活中去,比那些地方台引进或者说不好听的,抄袭人家高丽、欧美的综艺好太多了。所以说不是我们做不好这些,不用心而已。
说一件趣事,华夏曾经作为第一山寨大国,所有的东西都能高仿,FB有一个视频火过很长一段时间,华夏仿冒的一把匕首,比正版的质量还好,和正版放到一起做实验,最后正版的断裂了,这把山寨的锋利依旧。
说明什么?我们是不够聪明还是做得不够好?都不是,懒的动脑,喜欢走捷径。这个是一个弊端,也是发展太快一个惯性。还好改的及时。把心思用到正地方,国产的东西渐渐良心起来了,几大品牌,包括手机方面,可能技术还不成熟,但是终归是慢慢做起来了。国家鼓励这些,也开始慢慢意识到版权问题,开始重视正版,一切的一切开始步入正轨,综艺节目也一样。
不怕慢,也不怕做不好,怕的是没有这个心。央视的策划们聚在一起商量商量,打算除了这些之外,再做一档节目,打造适合我们自己的综艺。这次打算接地气一些,讲一讲农业,顺便造访一些比较苦比较落后的地方,也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让我们的人自己直观面对国家还是比较严重分化的两极——真的还有我们发展不完善的地方。
从近几年开始,我们不再逃避我们的缺点,反而开始正视且努力的去改。人要端正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进步,国家也一样。多少年前,科技这一部分是我们的短板,我们没有能力自己制造武器,靠的是苏联的技术和支援。米国可以垄断整个航天部分,他国可以封锁技术核心,我们不行。如今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永远不要怕看到自己的落后,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流传深远,不仅因为太宗开创了大唐盛世,而是这句话真正的意义和警醒——要正视自己,不论是你的优点还是缺陷都一定自己要清楚,只有这样,才知道那里要发扬,那里要改正!
所以央视打算做这档节目,为了不枯燥,细节还是需要填补。他们要做的是真的一档带大家认识这些偏远待开发地区的人的生活,真实的展现,不美化也不卖惨。找几个扎实的艺人和明星,去体验当地的生活,没收他们所有和外界沟通的设备,不提供任何的钱款,也没有任何噱头。这个名单很不好找,虽然说是央视的节目,但是这种真刀真枪没有台本的“真人秀”,在没有任何滤镜的“照妖镜”下面,任何炒起来的人设一星半点儿也别想立住!
去的是什么地方?西北不毛之地,未被开发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