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眼泉上的王鲲鹏和牛扎坪的徐云风同时都站立起来。(2 / 9)
日子,却想不起来,今天是什么佛教节日。
于是黄溪站起来,看着山下,果然一群人慢慢的走上山来,越来越近。等这些人靠的更近了,黄溪看到队伍中靠前的一个人,举着一个竹竿。
竹竿尽头是一个圆形的东西,暂时看不清楚,竹竿柔软修长,顶头的圆形物事在不停的弹动,好像就在空中漂浮。
黄溪不明白这是玉泉寺的什么仪式,忍不住好奇的看着。
当这队人,走过黄溪身边的,继续朝着山顶走去的时候,黄溪这才看清楚,竹竿端头,是一个纸扎的人头,人头上下都漂浮着长须,在空中飞舞,人头的脸面画作了红色。如果不是黄溪早就看清楚竹竿,肯定会认为是一个人头在空中漂浮而过。
黄溪看着空中的纸扎人头,被吸引住。仔细看着纸扎人头的面貌,突然纸扎人头的眼睛睁开,瞳孔滴溜溜的对着黄溪转了一圈。
黄溪浑身发麻,背后寒毛悚立。那纸扎人头的目光如刀锯一样,直入黄溪的内心。
黄溪呆呆的看着这队人上了山顶,在覆舟山的山巅祭拜,然后鞭炮轰鸣,闹腾了很久。才陆陆续续的下来。黄溪被纸扎人头的诡异,惊吓到,心情一直不能平复,无法确定跟自己守住星位是否有关联。
到了晚上,玉泉寺里的香客和游人散尽,整个覆舟山一片寂静无声。山下的寺庙隐隐传来僧人诵经的声音。黄溪心思烦乱,诵经的声音,反而让黄溪心中莫名的恐惧更甚。
黄溪躺在树林里,抬头看着天空,天空明净,一轮圆月挂在天空。突然看到一个黑影从圆月上掠过,一闪即逝。黄溪不以为然,认为是林中野鸟飞过。
但是突然发现黑影又漂浮到圆月之下,这次黄溪看清楚了,绝非是飞鸟,因为黑影在空中的漂浮并非飞鸟的飞行的轨迹,而是十分缓慢,并且方向诡异。并且这个黑影是圆形的物事。
黄溪顿时惊起,看着空中的圆形物事,慢悠悠的漂到了山下。黄溪知道这个事情,绝非是偶然,于是立即爬到了山顶,看到白日里的道场一片狼藉,地上全是鞭炮碎屑,一个木头祭台上的水果还在,香烛也未燃尽。
黄溪环首四顾,寻找那个竹竿和纸扎人头。看到祭台的后方,竹竿还稳稳的插在地上,但是竹竿顶端的纸扎人头已经消失不见。
黄溪心里知道不妙,立即跑下山,跑到寺庙里,看见几个僧人,正在打课念经,一个年长的僧人正在敲着木鱼,敲木鱼的那个僧人,就是白日里持着竹竿的那人。
僧人看到黄溪过来,知道是主持的相识,于是放下了木鱼槌,走过来给黄溪颔首,“主持有事离开,施主有事?”
黄溪连忙问僧人,“我看见你们白天的时候,举着一个纸扎的人头上了山顶,到底是什么缘故?今天并非是佛教的祭拜日。”
僧人严肃的说:“是我们在祭拜关云长。”
黄溪一时间没有明白,“你们是沙门,为什么要祭拜关公?”
僧人这才说:“原来施主并不知道,我们玉泉寺每年今日,要多一个祭祀,因为关公大圣就是在我们这里羽化升仙。”
黄溪还是不明白。
僧人又慢慢说:“当年关公被吕蒙陷害,取了他首级,献给曹操。所以关圣的头颅和身体并不在一处。”
“原来是这样。”黄溪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典故。
“关圣的尸身不全,冤魂不散,飘荡了到了我们玉泉寺,”僧人说的不紧不慢,“在寺庙的山门前愤愤不平,对着寺庙的佛像大喊,还我头来。惊动了玉泉寺当年的僧人普净。普净法师修行高深,可是也无法超度关圣,关圣大怒,要引发覆舟山下的十八道黄泉,带着黄泉之下的厉鬼,去东吴祸乱人间。普净法师劝慰关圣,让关圣等他两月,把他的头颅带回,好让关圣羽化。关圣答应,魂魄在玉泉寺周围游荡,当时覆舟山下的牲畜皆死,百姓恐惧关圣,惶惶不可终日。普净法师到了东吴,才知道东吴吕蒙把关圣的头颅送到了曹操处,于是又奔赴魏国,将关圣的头颅取回,刚好在约定日子前一天到达。关圣得了头颅,立即羽化飞升,位列仙班。才免了覆舟山下十八道黄泉的劫难。从此玉泉寺在关圣羽化的这天,就祭拜关圣。与别处的佛门不同,多了这么一个祭拜的节日。但是每次祭拜,就要用纸糊的关圣人头,吊在竹竿上,走到覆舟山顶走一个过场。”
黄溪听到这里,才明白了事情的缘由。随即询问僧人,“可是我看到了纸糊的人头,在覆舟山上漂浮,这事又如何解释?”
僧人听了,忍不住笑了笑,“这本是佛门前人的仪式,施主何必真的捕风捉影。纸糊的人头,掉下来也是有的,怎么可能在覆舟山上漂浮。”
黄溪就要拉着僧人上山,去看个究竟。可是两人还没有走出大殿,就看见殿门口,那个纸糊的人头漂浮在殿外的空中。长牙咧嘴,对着黄溪惨笑。
惊的大殿内诵经的僧人,都纷纷爬起来,四散而逃。
黄溪身边的僧人没有逃跑,而是跪下来对着漂浮的人头跪拜,口中不断的诵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