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铜破局的事情,有两个关键的门派和人物:(1 / 3)
飞星派和赤松子!
当年飞星遁地,最大的陨石在西域昆仑的大漠,即今日之大青山。当赤松子留下的铜镜,推测出飞星地址,被中原术士探知到地点,天下道教纷纷蜂拥而至,因此昆仑成为道教圣地。无数道教门派在昆仑聚集,共同商量如何破局飞星。但是因为道教术士之间的不同意见,引发了道教内部的纷争。
一派认为要挖掘出飞星,获得道家术法的终极力量。另一派认为不能妄动当年赤松子也就是什利方的叮嘱,要顺应梵天的布置。万万不可触动飞星。
坚持要挖掘飞星的道士天下术士占其六,阻止挖掘飞星的道士占天下术士其四。
各自拥有众多高手。
因此两派在昆仑山上开始了论辩。但是论辩多年,仍旧没有任何的结果。矛盾更加尖锐之后。两派开始比拼。道教开始分裂,为今后的铲截之争留下隐患。
一心要挖掘飞星的道教门派联合一起,成为道教联盟,被称呼为“铲教。”
而极力阻止挖掘飞星的其他道教门派联合起来,阻拦“铲教”挖掘飞星,于是被称呼为“截教”。
这就是道教分为铲截两教,相互拼杀的起点。
飞星三铜之争从南北朝始,到唐初完全结束,期间几百年。无数的道士宗师和强大门派全部灰飞烟灭。道教的鼎盛时期结束。截教虽然全部落败。但是铲教再也没有任何能力去挖掘飞星。
在铲截两宗之外,还有几个门派保持中立,当时是偏僻的小门派,可经过了几百年的铲截之争之后,这几个小门派活下来的道士,反而能力脱颖而出。
比如飞星派、比如开山派等。
开山派一直抵御外敌,不参与中土道教的内部斗争,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如今。因为开山派的门人受天下道教的尊崇。
另一个关键性的门派就是飞星派。隋朝时期,铲教拼力,将铜炉也挖掘出来。截教于是倾尽所有力量与铲教对抗。组织铲教继续挖掘昆仑大青山的地下。
最后铜鼎没有被挖出。
飞星派在隋末唐初成为了最厉害的道教门派,但是飞星派并不属于铲截两宗,飞星派于是守护飞星堕地的地址,修建了飞星观。并且飞星派找到了铜炉,把铜炉扔到了大青山地坑之中。
飞星派的道士,认为就是铜炉导致了天下术士的争斗。认为这么做,就能平息道教的分裂。
于是这个局面一直保持到如今。
飞星派的立场并不倾向于挖掘或者是保留三铜破局的秘密。只是维持天下不再分裂的局面而已。之后道教也慢慢的忘记了当年飞星三铜的典故,飞星派在后来也失传,没有门人留下。
而三铜的秘密, 一直保留在龙虎山张天师的后人口口相传。如果张天师传人不吐露,这个秘密,就不会有人知晓。
但是天下万事哪有这样滴水不漏的。缘由就出在了九龙宗的身上。
前文已经讲过,九龙宗东渡传入日本的时期,刚好就是隋末唐初,飞星派的门人平息铲截相争,镇守大青山的时期。
九龙宗本来就是一个小门派, 不被正宗的铲截两宗重视。东渡到日本,这是一件和稀疏平常的事情。可是过了一千年,这件事情,就变成了大事。
中土的道家,除了张天师后人,没有人知道飞星三铜的秘密。偏偏在九龙宗的门人一直留着这个秘密。在日本流传成了避水流之后,也牢牢的记着这个秘密。
这个秘密到了日清甲午战争之后,让避水流,也就是九龙宗的后人同断,终于等到了机会。
中日两国,在甲午战争之前,一直都是中国强盛,日本弱小。日本的术士在中国难有作为。
甲午战争之后,清朝积弱,日本强盛,同断就等到了这个机会,同断在中国游历多年。甚至在云南讲武堂担任教师。
可巧就和古赤萧遇上。
古赤萧和同断亦师亦友,亦友亦敌。两人之间交手,古赤萧是赢了的。现在可以推测,古赤萧赢了之后,还是在同断的口中,知道了一点飞星三铜的信息。这也导致了后来梵天跟古赤萧有联系,但是被古赤萧拒绝。
也就是这件事情,让古赤萧开始布局,招揽天下能人异士,等待飞星三铜引发的天下术士大乱。
古赤萧的预测是对的。当时日本侵略中华的形势已经很明显,到了日军全面侵华,同断当然不会放过这这个机会,于是打算跟随日军,进攻重庆的时候,进入到了三峡古道。
古赤萧也早有预谋,国共合作,古赤萧和毛人凤联手,拉拢了当时中国最厉害的术士张天然,张天然当时是一贯道盗魁,过阴人、招魂师。天下术士无出其右。
毛人凤逼迫张天然进入三峡古道对抗同断,古赤萧就命令当年孛星家族孙鼎帮助张天然。这就是三峡古道冥战的来由。
古赤萧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同断把飞星三铜的秘密,吐露出去。任古赤萧算无遗策,也无法阻拦同断在三峡古道里落败之后,把飞星三铜的秘密,告诉了张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