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出牢(2 / 3)
,闭了闭眼,似乎在梳理脉络。
端给秦婠的却不是茶,而是一碗药,早上大夫给开的药。
“是谢皎去找你的吧?”除了谢皎外,秦婠想不出还有第二个人能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卓北安。
卓北安点头:“谢皎在安全之地。那晚邱氏被人打昏,你又失踪,沈府乱成一团,不敢声张,只悄悄地找你,谢皎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就跑出沈府,翌日听说你杀害黄氏被应天府带走后就来寻我,后来陆觉放出风声缉拿谢皎,说她与你合谋杀害黄氏,她也是嫌犯之一,无法替你作证。”他又饮口茶,眉头略舒,“这案子在应天府管辖范围之内,纵然是我也无法公然从陆觉手里抢案子,只能先入宫讨圣谕,拖了些时间,让你受苦了。”
“北安叔叔快别这么说,此番能得你相助,秦婠已铭感在心,这点不算什么。”和上辈子比起来,一夜站笼只是皮毛罢了。
“这桩案子我已研究过,疑点甚多,有些细节我需要再向你求证一遍,你最好连时间都能回忆起来。”卓北安语罢向外招手,有人捧着文房四宝进来坐到一旁,打算将秦婠所供之词详细记录。
“一定!”秦婠郑重点头。
卓北安见她小脸严肃地摆出有问必答的神情,也不知她哪里来的信任,竟那么相信自己能够给她洗清嫌疑,他清咳一声,忍无可忍道:“说话前先把你的药喝了。”
她已经拿着瓷匙在药汁搅过来搅过去捣鼓半天,也没见往嘴里送药,他眼睁睁看着药碗上的热气渐渐消失,变得冰凉。
“哦。”秦婠听话地端起碗,目光却从碗沿探出,带着三分疑思看着坐在对面的男人。
那眼神,观察入微,审案般盯着他,逼得卓北安生平头一次逃避了别人的目光。秦婠却很难做到不多心,因为那语气、眼神、小动作,都与沈浩初几近相同,离卓北安越近,这感觉就越发强烈,强烈到她已经很难忽视。
苦涩的药汁被她一口饮尽,她豪气搁碗:“可以开始了。”
两人的对话进行了近两个时辰,直到小窗外的月光隐没,隐约鸡鸣声传进,窗外有第一缕阳光探入。秦婠不仅把整件事的过程详细交代一遍,还回答了卓北安的许多提问。
“北安叔叔,那封信真不是我写的,我与何寄只是故交,他是帮我良多,可我与他之间并无私情。”
卓北安问完问题,并没给秦婠任何解释。她是嫌犯,查案的细节他不能向她透露,闻言只淡道:“那封信我早已交给书法大家比对笔迹,是不是你亲手所写,很快就能查明。”
他的效率很快,拿到所有证物的第一时间就已想到该怎么做。只是此时提到这话,他便想起从秦婠屋里找到的那一叠书笺,那上头誊抄的全是沈浩初在《大安律》上的批注,和他所批注的几近相同。
一笔一划,写尽相思。
秦婠安了安心,关于这个案子,她有很多事想问,但她也知道规矩,有些事不能问,只能相信他。
“大人,李仵作的尸格填写完毕,他有些发现,请你过去看看。”牢外忽有衙役来禀。
卓北安便让秦婠在自己的供词上画押,他则起身去往仵作处。秦婠瞧着他瘦削的背影与沉稳的步履,忽想起他是个久病之人,可是每回与他说话,她都会忘记他孱弱的身体。
“北安叔叔。”她开口叫住他。
卓北安回身以目光相询,她只道:“保重身体。”
他一怔,沉道:“多谢。”
————
卓北安离开后就没消息传来,牢中狱卒待她客气,三餐虽粗淡,却也饱腹,没人为难她。中间小陶氏与许嬷嬷都来过一次,许嬷嬷是得老太太的授意前来问明情况,老太太只叮嘱她好生保重,旁的并没多说,秦婠也不知老太太意思,倒是小陶氏拉着她的手哭了一回,又给狱卒塞了袋银子要她关照秦婠,却被狱卒推拒,只说上头已吩咐过照看秦婠,她也不敢再拿银两。
许嬷嬷与小陶氏走后,倒没人再来瞧她,想是家里与何寄为了避嫌,没有过来。她又在大理寺牢中呆足一日,夜里囫囵睡了一宿,至第二日天明时分,被牢门外的人唤醒。
秦婠睁眼一看,却见卓北安的亲随带着秋璃站在门外。
秋璃手中捧有干净衣裳,已哭得两眼红肿,见她起来,隔着门就哽咽道:“夫人。”话却已说不下去,泣不成声。秦婠不知出了何事,正心生疑窦,却见卓北安的亲随已命人将牢房打开,他亲自作揖:“夫人,此案已经查明,与夫人无关,夫人可以离开。”
秦婠又惊又喜:“这么快!”上辈子花了那么大的精力都没能证得清白,这一次的结果却大出意料。
那人点点头,又朝秋璃道:“秋璃姑娘莫哭了,净房在南面,你快服侍你家夫人前往梳洗更衣,我在外面等你们。”
秋璃抹把泪,忙不迭地点着头,扶着被这消息炸得脑中空白秦婠去了净房。略作梳洗后秦婠换上秋璃带来的衣裳,不过四天时间,衣裳的腰肢就宽了寸许,让秋璃一边替她勒紧汗巾,一边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