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纪元事了待新章(大结局) (2)(1 / 2)
绝世,资质高绝,心志坚定,背后的水会很深。“
“水很深,“
少女听了,微微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她用手指了指天外混沌,天外天外,轻声道,“师兄是指有大能插手?“
“这不是新鲜事,“
青年人出身于名门,没少接触诸天中的隐秘之事,见多识广,再加上自己善于总结,归纳,整理,辨别,炼成一对火眼金睛,对诸天之局势洞若观火,道,“天外天外的金仙道祖们,只要有机会,从来不会放过在纪元中下棋,布局,推演的机会。“
青年人踱着步子,眉宇间有着智慧的光,洞彻所有,道,“金仙道祖亘古不灭,永恒存在,神通无量,可总有超脱他们掌握的事情,而毫无疑问,纪元或者大劫中为代表。他们通过在其中的一步步,要是能够拨动一切,遂了心意,对于宇宙,对于天地,对于其他,都有洞彻了解。“
“特别是新晋的金仙道祖,尤其热衷此事,或者还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青年人吐出一口气,缓声道,“毕竟我们的修为境界远远比不上亘古不朽的金仙,所看的一切,也都是从历来的记载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至于真真假假,没有人会对我们说,我们也没有地方去问。“
青年人洒然一笑,道,“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永不停歇的记录,归纳,总结,总有一天能给洞彻其中的玄妙,然后大功告成。“
少女没有说话,长长的睫毛抖了抖,她可是记得,要论起新晋道祖,太始之主,当之无愧,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是他布下的棋子了。
不过随着世情发展,不用人推测,也会逐渐显露出来。
后记(八)
殿中。
金玉铺地,琉璃有光。
自窗中投下天色,沉沉郁郁,落在骊龙玉案的半人高铜绿大鼎上,鼎盖镂空处,烟霞氤氲,层光弥漫,有一种莫名之色。
仔细看去,光影交织,隐隐成画卷,然后冉冉展开,里面有山河大地,有士子百姓,有日出而作,有日落而息,有道人长歌,等等等等,千姿百态,各有不同。
所有一切,组合在一起,形形色色的,俨然就是仙国之景象。
仙国,真真正正的仙国,以龙气统御,驾驭人力,拥有不可思议之威能。
封九月头戴日冕,身披帝王之服,眉宇青青,有着威严,他静静端坐,看铜炉上的景象演变,一动不动。
在下首,是太师,头梳发髻,身披仙鹤万寿仙衣,目光澄明,他的声音不大不小,吐字清晰,正讲述讨伐下一个界空的事宜。
“陛下。”
太师纵然德高望重,神通惊人,可在封九月面前,依然是毕恭毕敬,道,“现在群雄逐鹿,非常激烈,每一个仙国都全力以赴,浩浩荡荡,睥睨所向。”
他顿了顿,组织语言,继续道,“名正则言顺,我们仙国已经到了一个阶段,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突破关隘,已经不只是人力能为之。”
太师所说的很隐晦,听上去模模糊糊的,但身为局内人,封九月却是心中敞亮,太师所指主要是大成仙国之事,自己的这个大对头已经祭天,并得到一位金仙道祖响应,有不少厉害的道人于是纷纷前去,归于麾下,大成国顿时声势大涨,让所有接壤的仙国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
而他们首当其中,压力是最大的。
要不是朝廷上下力同心,全力抵抗,恐怕早有难言之事发生。
即使是这样,也拖不了太久了。
封九月坐了很久,才抬了抬眼皮,缓声道,“择日我同样会开坛祭天,闻达于天听,自会有所改观。”
“陛下圣明。”
太师听了,喜上眉梢,果不其然,自家的圣上崛起也真是有大人物支持啊。
三日后。
封九月佩剑焚香,率领重臣们,登坛拜天,朗声道,“臣九月奉天承命,……。”
轰隆隆,
祝告之声一顿,烟气袅袅,化为青色,直入天穹,时空不可隔绝。
“嗯。”
坐镇在道场中的陈岩睁开眼,微微一笑,大手一推,眼前的时光匆匆而过,化为祥瑞,径直落下。
下一刻,
自祭坛上冒出层层紫云,倏尔之后,弥漫天穹,笼罩整个仙国,再然后,自里面,垂下一个又一个的奇异文字,大若星斗,纷纷扬扬。
宏大若铜钟般的声音响彻,以仙国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整个异象,四下皆可看到。
身为守藏派的青年人易不学蓦然抬头,手中的银笔一顿,看向仙国中的景象,对身前的师妹道,“果不其然,我没有猜错,这一位封九月也是金仙道祖看重的人。”
“嗯。
少女抱着宝书,目光晶晶,她美眸中有着文字逸出,隐成八卦之相,又似是铜镜,纤毫毕现,照出景象,道,“万气盘旋,元气为尊,居然是太始道祖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