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八章、认祖归宗,博山香炉(2 / 2)
不大,高13厘米,直径11厘米,也就是双拳大小,三足,前脚在前,后两脚于后。而他的妙笔生花的确是在这一对螭耳上边。这一对螭耳是修饰,主体却是做成了一个把手,把手上边还有旋文工,奇禽鸟兽,做工精巧。
香炉上侧有四个小洞,当炉腹内焚烧香料时,烟气便从镂空的"山中"飘逸而出,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
这种修饰和构造方法跟南北朝博山的香炉非常相似,加之它金黄色的炉围,上边刻着螺纹状似燃烧火把的雕刻,一共13个,在那个年代正好是吉祥标志。
从整体上的特点判断,这就是南北朝时候的博山香炉。
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据《两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博山炉工艺之繁,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五足,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