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银色面具!(5 / 8)
,弟子以为,当归一两,应锉,微炒,鳖甲一两,涂醋炙微黄,去裙稠,川大黄一两,应锉碎,微炒,白术三分,胡椒半两,诃黎勒皮三分,槟榔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荜茇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搓成丸如梧桐子大小为宜,每于食前以温酒三十丸。不知弟子说的可对?”
何婆婆点了点头,面上虽然仍是严肃,可是眸光里已是有了赞赏之意!可是说出来的话,却仍是有些尖刻!“这不过是让你之前背的方子。只能是说明你仔细背书了。称不得是你的医术如何!”
“是,弟子明白。”
看话已至此,荣华仍是不见恼怒或是傲慢之色,何婆婆的心里更是满意了一分!
“老身再来问你,若是治妇人怀娠,腹中疞痛,又当以何方子为宜?”
荣华这次拧眉深思,因何婆婆提到的病人是孕妇,自然是应该仔细斟酌用药,否则,怕是会伤了腹中的胎儿!略一思索,荣华缓声道:“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上杵为散,取方寸匕,以米酒和,一日三服。不知师父以为如何?”
何婆婆这次才轻点了点头,赞道:“不错!不错!治病自然是要记得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不可死抠药方典籍,否则,便是会害了病患,重则,可使人丧命!”
“是,弟子谨记师父教诲!”
“嗯,这是为师行医多年来的一些感悟,里面也有一些对于奇症的方子,你且看看吧。”
荣华顿时有些惊诧,“师父,您这手记,可是无比珍贵!您这是?”
“既是手记,自是为了留给后人看的!你是我的徒儿,留给你,自是应该!”
荣华双手恭敬地接过那本厚厚的扎记,一脸恭敬道:“谢过师父!弟子一定仔细研读,定当以师父为榜样,认真揣摩医术,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病患!”
“好!也算是老身没有看错你。这些日子,我可能会日日到保安堂去忙,你若是有心,便可以与我一同前往。”
“是,师父!”
出了子,“何夫人,小姐现在出门方便吗?”如意有些担忧道。
“放心吧!小姐也不可能总是待在府中,即便是少爷将来将外面都安置妥当了,小姐也是不可能就完全地撒手不管的!与其将来两眼一抹黑,倒不如现在就开始多接触接触外面!”
如意似也是赞同,“也好!反正现在孙宁也是倒台了,现在小姐在苏州也是安全的。”
“嗯,少爷的所有安排,小姐可知情?”
如意摇了摇头,“似乎是知道一部分。不过,少爷现在开始做的布署,似乎小姐还不知道!少爷想的长远,现在就已经开始做半年后的布署了。少爷也是心疼小姐,少爷还直介心细如发!”
“少爷心疼小姐是应该的!只是不知道,将来小姐若是知道了真相,会有何反应?”何婆婆似是有些担忧道。
“何夫人这是何意?少爷对小姐这样好,难道小姐还会怪少爷不成?”
“怪他倒也未必!只是有可能不知该如何面对他倒是真的!少爷现在为小姐做的越多,怕是将来受的折磨就越深呢!”
如意听不明白,还要再问,何夫人却是不肯再多言,径自走了!
如意一回头,看了子一眼,小姐以后,会让少爷难过吗?为什么?
一晃又是数日,已是到了二月二龙抬头了!
龙抬头,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汉族有,其他民族也有。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百姓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小姐,这二月二按说都出了正月了,为何人们却是如此重视一个二月二呢?”灵芝问道。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
“驱毒?”
“嗯。不止如此。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真假早已难辨!而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天象有关。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便是二十八星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星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一直没有出声的如意道:“我听说咱们这儿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叫剃喜头。特别是男孩子,都要剪发,谓之剪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