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冤情难申,众民死谏(3 / 7)
。
那个站在高台上,再也没有了往日里的纨绔风流样的少年,那个平日与他们在采环阁左拥右抱,纸醉金迷,留下多少青楼薄幸之名的人,如今,却让他们感到非常的陌生。
“那个……还是徐子昌么?”其中一人抓着另一人的胳膊,不可置信地喃喃道。
另外的几人皆是摇了摇头,他们都太年轻,当年孟氏的案子发生的时候,都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哪里明白当年的事情究竟如何,他们虽是纨绔之人,但是孟氏长孙第一公子的名号在他们心中一直是值得敬重的,便是那风华猎猎的孟氏嫡女,曾经也是多少知好色而慕少艾的少年眼中可望不可即的人物。
但是,在许多少年人的眼中,却依旧记得那一年暴雪纷飞的冬日,孟氏的案子发生之后家中的父兄长辈将他们都带进了书房,千叮万嘱,日后再也不可提及孟氏的事情……
徐子昌站在高处,冷眼看着转身进入猎场之中的人,声势如此浩大,他知道,皇甫彧是一定要出来的,只要皇甫彧出来就好……
中箭了的肩膀,疼痛难忍,让他产生一股晕厥的感觉,但却并不是不能忍。
徐子昌忽然感觉到脚下被人扯住了,低头便见以前与自己混迹在烟花之地的那些权贵公子。
其中一人怒声道,“徐子昌,你在做什么,你不要命了是不是?”
徐子昌皱了皱眉,“孟氏大冤,今日我们要让陛下重审当年案子,我徐子昌二十年未成一事,若要破旧而立,便从今日开始!”
“你疯了不成,谁道孟氏有冤?就算孟氏的案子有冤情,难道你能逼着陛下推翻了当年的结论不成?”
“孟氏之案,本就是冤案,我今日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当年的结论!成与不成,我徐子昌都做了!孟氏世代忠良,蒙此大冤,若不申诉,天理何在!若是天道不开,不过是我徐子昌命溅当场!你们为保家族能置身事外,我徐子昌不能!”
说罢,他不再理会底下的几人,可底下的人,听到他这番话,毕竟也是少年儿郎,心中血性仍在,怎么能如此被贬低,当家也是义愤填膺,“徐子昌,枉我们多年称兄道友,你小瞧我!”。
说罢,几人爬上高台,站在徐子昌的身边,似乎是赌气一般,就在高台上与周围的百姓一喝学子一起高喊“请求陛下重申孟氏冤案,以安忠魂。”
皇甫彧正从猎场中匆匆赶来,还没有到达猎场门口,便见那被派回去通知的人急声道,“陛下,百姓冲动,还请陛下留在猎场,以免被百姓误伤!”
可这等情况哪里还能容许皇甫彧待在猎场之中,外边,那一声一声请求陛下重审孟氏冤案的声音,已经一声一声的传入他的耳朵,每一声,都像是要了他的命一般。
皇甫彧连看一眼那汇报的士兵都不看,脚步不停地往外走,他脸色暗沉,跟在他身边的赵瑾,也是神色严肃。
原先在猎场中的诸国使臣,也跟着出来了,外边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皇甫彧显然已经没有力气也没有精力再去阻拦那些使臣,而外边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他再阻拦这些人,这时候也没有用了。
看着皇甫彧匆匆而去,走在后边的阮弗,转头与玉无玦对视了一眼。
自打有人进来汇报说百姓和许多学子拦在猎场之外请命之后,她便没有再说话。
于宽大的袖子中,玉无玦无声握了握阮弗的手,却发现她的手冰凉无比,只觉得更加心疼了。
这一日,他的阮儿已经等待了太久了。
……
……
在百姓的激愤之中,猎场的大门轰然被打开,皇甫彧穿戴皇帝的袍服,在赵瑾和诸多御林军的护卫之下,出现在百姓的面前。
皇甫彧的出现,就像是一个信号一样,让原本许多吵吵嚷嚷的百姓和学子,纷纷停了下来。
但是,安静只是短暂的,立刻有人反映过来,尤其是为首的青年学子,“请陛下重审孟氏冤案,以安忠魂!”
“孟氏的案子,当年已经清楚,乃是叛国之罪,孟氏无冤,何来重审冤案之说!”皇甫彧本身就是有些武功底子的,这带着沉怒的声音,可以让在场的许多人听得到。
但是,皇甫彧的话并没有让这些请命的人定下来,其中一个年轻的学子高声道,“孟氏的案子,疑点重重,孟氏忠心耿耿,何来叛国之罪,当年孟氏案发,上下皆无审查,孟氏全家便血践府门以死明志,未曾审查,何从立案!”
这话一出来,后边便跟着许多人,纷纷胡勇,“未曾审查,何从立案?未曾审查,何从立案……”
皇甫彧眉头深皱,而皇甫彧的出现,也让皇室的护卫更加有底气了,见着众人这般无视皇权,逼迫皇甫彧,纷纷手中执尖刀,“放肆,还不退下!”
可刀尖吓不到这些情绪激动的人,许多人依旧纷纷高喊,孟氏蒙冤,请求彻查,未曾立案,请求重审之类的话。
文昌侯已经站在皇甫彧前边的不远处。
皇甫彧见此,怒声道,“文昌侯,你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