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直臣激言,许府被抄(3 / 8)
!”皇甫彧怒道,“朕看你是什么都敢说!”
皇甫彧终于动怒,刑部尚书见此,赶忙跪下,但是,他却依旧顽固地道,“忠言逆耳,还望陛下引以为鉴啊,这等朝廷蛀虫,不可放过!”
皇甫彧气得次胸口起伏,狠狠瞪着底下的刑部尚书,身为一个帝王,他竟然被自己的臣子逼得这般无言!
便是跟着一起前来的其余几位主审的官员见此也是跪下,道,“陛下息怒,梁大人历来嫉恶如仇,公正无私,此乃先帝与陛下曾经称赞的刑狱第一人,办案尤为秉公执法,乃我南华之福……孟氏的案子非同小可,当年参与本次案件的人若是不严惩,不足为正视听!”
另一位大臣也忙在旁边道,“梁大人,陛下只是担心若是朝中突然因此而惩办了许多人,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朝堂的大动荡,并非是要饶恕这些人……梁大人即便是心中着急,也不当这般在御前失仪才是,陛下知道梁大人为朝廷长远着想,也知道梁大人平反孟氏冤案的决心,只是,梁大人即便对那些犯案之人愤怒有加,却也不能在圣上面前这般不注重威仪。”
开口的是一位参与本次主审团队的老大臣,比刑部尚书还要老上十几岁,他似乎在一旁耐心的劝说,但是,这样的劝说,却隐隐之中有封住了皇甫彧后路的样子。
刑部尚书也不是那等真的脾气耿直,完全不懂得朝堂之道地人,这会儿听到老大人的这般劝慰,终于还是放软了声音,诚恳地与皇甫彧认罪,“陛下恕罪,微臣鲁莽了。”
他虽是这么说,但是,后面还是又跟着加了一句,“但是,微臣作为刑部尚书,便有坚守南华刑狱大事的责任,若是沉冤不雪,亡灵无慰,奸人未曾受到应有的惩罚,刑部从此便不再是刑部,从此以后,任何人犯案,都能以未免造成后乱而赦罪,天下便再无公里,臣这刑部尚书之职位,便是一场笑话,案犯不去该罚不罚,沉冤不洗,臣只能以死谢罪!”
“你!你在威胁朕!”皇甫彧咬牙道。
刑部尚书道,“微臣不敢威胁陛下,微臣为官半生,唯一的心愿便是让世间再无冤案,然若是分明知晓有冤,分明知晓冤案该雪却不能雪,分明当中有所作为而不做,便是违背良心之事,微臣只能以身殉法!”
刑部尚书说得坚决,皇甫彧看他坚决的神色,唇角的肌肉一抽一抽的,自那一日猎场门前,百姓这般逼迫他之后,如今,连他的大臣们,如今一个个的也是这般逼迫于他,他这个皇帝,当得可真是窝囊!
看着跪在地上的这些人,皇甫彧知道,以这位刑部尚书刚烈的性情,绝对能做出以身殉法的事情,可是,他却在不能承受这样的威胁了。
若是连主审孟家冤案的刑部尚书都以身殉法了,这南华的读书人,大概就能将他的皇宫给砸了!
皇甫彧几乎是咬牙道,“好!随众卿之意,按律例处理所有相关人员。”
“陛下圣明!如此,请陛下颁布旨意,若无圣令,无以服众!”刑部尚书一叩首,坚持道。
皇甫彧目光沉沉地看着刑部尚书,看他坚决的神色,终于怒而甩袖转身,“来人,拟旨!”
只是陪同刑部尚书跪在一起地几位主审官,见着刑部尚书这般暗中逼迫皇甫彧的样子,只是心中叹气,微微摇了摇头。
这位刑部尚书,早年也曾在帝师孟尧的名下受教,虽然时间不长,却始终对孟尧敬重无比,而他这等刚毅不阿的性子,也不知是福是祸。
皇甫彧的圣旨很快就拟好了,他身边的大太监章公公将圣旨拿到刑部尚书的面前,皇甫彧沉声道,“如此,爱卿可满意了?”
刑部尚书接过圣旨,道,“多谢陛下,此并非微臣满意与否之事,乃是民心所盼,陛下圣明,天下人才不会寒了心。”
皇甫彧冷哼一声,但是,刑部尚书依旧跪在地上,并没有站起来,皇甫彧见他这番样子,眯了眯眼,“爱卿可还有哪里不满?”
刑部尚书先是重重磕了一个头,道,“微臣恳请陛下将孟氏翻案之事,昭告天下,并下罪己诏!”
昭告天下孟氏翻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必须做的,不管皇甫彧愿意不愿意,都要做这件事,然而……
罪己诏,自从南华开国两百年来,还从来没有哪一位皇帝下过罪己诏这等东西,便是前朝大魏几百年的统治,出现过明君,也出现过昏君,却也没有哪一位皇帝下过罪己诏这等东西,因为罪己诏一旦下了,便会被史官的判笔计入史册之中,从此千秋万世,这个帝王身上永远有一个“罪”的污点,永远不会得到百姓的称颂。
中原立国开朝以来,经历十几个朝代,上千年,却只两位皇帝出过罪己诏,莫说皇甫彧听到刑部尚书的这个要求的时候,眸色沉得想要杀人,便是在一旁的几位老大人也是惊愕无比地看着刑部尚书。
但是显然,这位刑部尚书并不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什么不对,“孟氏乃是帝师之家,为南华忠心耿耿,功在千秋,如今遭次大难,孟家几十口人全部因此而奔赴黄泉,蒙冤多年,一代清名曾被毁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