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智取二城(2 / 3)
福,贾福,我与你誓不两立!”他不知道的是这次贾仁禄算是彻头彻尾的甩手掌柜,除了偷取夏口是他的主意之外,其余都是诸葛亮、贾诩的妙策,这些妙策其实也不新鲜,诸葛亮北伐第一战智取三城,便是用的这类诡计,先围攻一紧要所在,令人诈为求救,却埋伏兵马于半路暗中算计,围点打援对诸葛亮来说已是熟套子了,只不过是提前应用而已。而周瑜全身心都集中在刘备身上,一听他跑了,便气极败坏,为了追杀他,将手下能征惯战之将尽数调出,留下守家的不是弱智就是白痴,这才上了诸葛亮的大当。
黄盖道:“柴桑是扬州门户,刘备得了柴桑,便可领水军沿江东下,顺风顺水,京城危矣!”
周瑜点了点头,道:“要到柴桑须经夏口,还是先夺回夏口再作区处。再者子义就在海昏,既便甘宁得了柴桑也奈何我们不得。”说着便传令三军速速赶往夏口。
大军又行了数十里,忽见一船飞速驶来,一名小卒又在船头大声叫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周瑜怒发冲冠,大声叫道:“又怎么了?”
那小卒道:“贾福、孙礼领十万水军攻打陆口大营,情况十分危急,鲁子敬请都督速速回去防守。”
周瑜暴跳如雷,一张脸涨得发紫,叫道:“贾福!贾福!我一定要扒了你的皮!”下令道:“掉转船头……”低头沉吟,默不作声。
黄盖见他半晌无言,很是纳闷,叫道:“都督。”
周瑜回过神来,道:“贾福定是想让我回军,他却伏于半路算计我,哼,欺我是三岁小儿?传令三军,继续前行,赶往夏口。”
黄盖道:“陆口地当要冲,一旦有失,长沙三郡难保,怎可不去救援。”
周瑜冷笑道:“这便是贾福的诡计,去就中计了。荆州水军久不训练,刘备兵马又不善水战,陆口营中尚有凌统、鲁肃守把,料无大碍。我们先夺回夏口,再挟大胜之威,以临柴桑,何患不克?此万全之策也。再者有曹操在旁虎视眈眈,贾福大军又岂能久出,劳而无功,不久自当退还,既便陆口丢了,待贾福退后,再夺回来也就是了。”
黄盖道:“都督神机妙算,末将佩服。”
三军将士驾船继续前行,看看到了夏口,江北岸一叶翩舟驶了过来,船头一人连连挥手,高声叫道:“都督且慢行,请听我一言。”
周瑜侧头一看,却是孙乾,早年他出使江东,周瑜曾在朝堂上见过,是以识得,手一抬,楼船停了下来,周瑜道:“公祐来此有何指教,莫非是刘备托先生来下战书?”
孙乾坐船靠了上来,楼船上自有军卒接应孙乾上船,行礼一毕,孙乾道:“秦公差我来并非言战而是言和。”
周瑜怒道:“刘备占我城池,今又以和局缓我,真当我是三岁小儿?”
孙乾微微一笑道:“都督之言差矣,秦公求和之意甚诚,怎么是缓兵的诡计呢。”
周瑜冷笑道:“凭刘备的几句空言,便让我退兵,反将城池拱手让给他,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孙乾道:“此番吴侯以亲妹招嫁秦公,并非出自实意而是欲赚秦公入吴软禁,以索要好处。这计谋甚为浅显,我秦公明哲睿智,又怎能看不出其中玄妙?他之所以不惧万死前来,盖因不欲伤了两家和气,而让曹贼看笑话。孙刘两家互为唇齿,理当结成同盟,共讨曹贼,迎天子正位,如此两家必当公侯万代,世世不绝,此乃万世之利也。而都督却仅着眼于眼前利益,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不顾世人唾骂,做此下作之事。一旦秦公雷霆震怒,必会与曹操联合,共讨江东。曹操恨江东无信无义,又喜得地,必会允准,曹刘联合,江东危矣,都督此举等若置伯符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于万劫不复之地,他日都督有何面目见伯符于九泉之下?”
周瑜理屈词穷,不知如何应对,迟疑道:“这个……”
孙乾道:“如今孙刘两家结成秦晋之好,正该同气连枝,共抗曹贼。而秦公麾下之人却见都督大起兵马追赶秦公,一时不察,妄加揣测,以为两家有了嫌隙,便擅自兴兵攻打吴侯城池,致有冒犯,多有得罪,还望都督原谅则个。”说到此长揖到地。
周瑜无礼在先,又丢了城池,而孙乾看似赔罪,却等于在打他耳光,言下之意甚明,显是在说你害人不成,又没本事看牢城池,只能怪自己没用,还能怪得了谁?他心中虽有满腔怒火,却也不知该如何发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也不说话。
孙乾抬头向周瑜瞧了一眼,微微一笑,道:“我来时秦公对我说道,为了表示和好之诚,秦公愿将新攻下的夏口、柴桑两座城池交还东吴,一应兵马尽数退往江北,不再冒犯。秦公还知都督有意南郡。南郡刘琮残害兄长,篡居正位,投降曹贼,已是秦公大仇,秦公原本欲亲往征讨。如今孙刘联姻,大家都是一家人了,都督往讨,便和秦公往讨没什么两样,秦公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会横加干预?还请都督放心。”
这一堆条件都对江东大为有利,周瑜听后更加莫明其妙,不知刘备葫芦里在卖什么药,问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