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悸动(3 / 4)
他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张实先生,我再次请求,请允许我们在哈尔滨的工人中抽调人员组建一支军队,同时允许我们在俄国战俘中发展布尔什维克党员……”
“这两件事情以前就说过,这不可能。”张实摇头,“不管是从我国的角度,还是从无产阶级的角度,让欧洲战争持续下去,削弱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的力量都是正确的。二十万沙俄军队最终会派到欧洲战场,让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自相残杀,而哈尔滨的工人,阁下真认为那三千多人能取什么作用吗?”
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中国段,俄国铁路工人共有一万一千多名,加上海参崴、阿穆尔各类工厂的工人,人数更超过五万,只是这些人并不被布尔什维克控制,在中方同意这些人回国后,他们就收拾细软,带着家人回国了;而战争中的俄国也急需各种工人,这些人回国对于俄国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不过在布尔什维克的控制下,还是有一千多名工人不愿回国,而另外一些担心回国会被送上战场的工人也不愿回国,所以整个哈尔滨还剩三千多人。
武装这可靠的三千人、和同意布尔什维克派人进入俄军战俘营,都是加拉罕请求了无数次的重要事情,只是每一次请求都被中国人回绝。
“张实先生,俄国革命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即使是三千人,只要能训练成军队,那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加拉罕道。
“很遗憾,加拉罕先生,武装这些工人是不现实的。”张实还是摇头。“如果我们同意这样做,那在各国看来,就是我国在资助革命者、干涉俄国内政,他们还会认为我们和同盟国站在一边打击协约国。在资产阶级没有彻底被削弱、我们没有壮大前,这是很危险的举动。”
眼见谈论的问题越来越无聊,张实找了一个空挡,结束了这次会面并让人把加拉罕小心的送走。俄国人走之后,杨锐那边英国人也走了,张实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杨锐和谢缵泰正在喝茶。
“先生。”张实招呼道。“俄国人走了,他们又提到了武装工人的事情,但被我再次拒绝了。”
“嗯。”杨锐神色严肃,不喜不怒。张实看他的样子奇怪,却不好相问。
李子龙在张实坐下后也给他倒了一杯茶,而后房间里三人都在喝茶,谁也没说话,房间里静的只剩下钟摆声。
就在刚才张实和加拉罕辩论的时候,英国公使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上次按杨锐的要求,要英法承认外东北属于中国的问题;另一个则是突厥斯坦势力范围划分的问题。前者,英国人给出的条件是默认中国占领俄属远东,并保证在战后承认这一占领;后者,英国认为中亚势力范围划分,应以锡尔河为界,北面全部属于中国,南面则属于英国。如果中国能在这个条件下出兵欧洲,那么中英之间可以马上结盟。
中国虽只有四十多个正规师,但预备役师编制却有一百多个,整个国家能在极短时间内动员两百万部队。最重要的是,经过几年欧洲,中国陆军的战术水平被协约国全体成员认可——德国在欧洲战场所实施的,完全是中国陆军在中日战争中所使用的那些战术的复刻。比如堑壕铁丝网加机枪、比如炮兵曲射瞄准、比如步炮协同、比如狙击手,甚至连协约国认为最新技术坦克,中国陆军在几年前也已经使用了,俄国西伯利亚军团三日就发生溃败,之前大家不知道原因,但现在大家几乎能肯定,俄国人一定是遭遇了坦克。
轰轰烈烈的1917年上半年攻势已经陷入了僵局,而俄国临时政府虽然承诺将继续战争,可根据情报,俄国国内目前一片混乱,因为工人罢工,所有军工生产都已停止;正在修建的摩尔曼斯克铁路也已经停工;本有一条窄轨铁路的阿尔汉格尔斯克,通行能力一昼夜只能运行一对旅客列车、三对货物列车(注),总运输量才两千两百多吨,可混乱的局面使得这么小的运输量也不能保证;西伯利亚大铁路则不消说,去年俄国策动云南叛乱后,该铁路就处于半关闭状态,现在中国又施行改矩工程,铁路能什么时候恢复通车,上帝也不知道。
所有的外援通道都出现了问题,而俄国内部,煤炭的缺乏使得铁路线上的机车只能改用木柈,可铁路各站上的木柈储备也不足,虽然已要求马上采伐,可人力的缺失使得各站难以完成这一重任。燃料不足,火车机车也开始不足,在今年年初,因为长期得不到保养,全俄铁路机车有一半处于不良状态,积压无法运走的货物,积攒到了十二万车皮。虽然天气好转改善了俄铁路运输条件,可全俄铁路系统全面崩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到来。
以纯粹技术的观点,二月革命在协约国看来,只是大雪严寒导致运输系统中断而引起了群众性事件;要想俄国不再动乱,那么就要全面改善整个铁路交通系统,为此,美国人的“技术使团”提议由美国派出十二队铁路工程师、领工员和调度员前往俄国各铁路干线,以全面改善铁路运输状况。同时,美国驻俄大使在给予临时政府四千五百万美元贷款的同时,要求俄临时政府赋予这些美国工程师有管理俄国铁路的权力。
技术而不是革命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