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8 / 10)
命人于成都取江水至,元取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捍言不杂,元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杂?”取水者叩头服,云:“实于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于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纳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弱雉水刍,称绝当世,因曰神刀。今屈耳环者,是其遗制也。
三国时代,真是人才辈出,除神医华佗,大发明家马钧、大数学家刘徽、大文学家曹植外,还有这位神匠浦元,不仅连水质纯不纯都能轻易判断出来,还可以说出水的出处,刀制成后,更是不同凡响,真正应验了那句话:“削铁如泥。”
可这批量生产的刀具,真的每把都能做到这样的质量,太也神奇了,只能是以神刀来称呼。
但是如果把把都是神刀,又有何神奇之处?
正因为与众不同而神奇,消除了个性,只剩下众性的刀,还能继续他的神奇吗?
想起《水浒传》中杨志有关“宝刀”那些话:“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
这些成批打造的刀,是否能过此“三件”?
评定称号:天下第一神刀。
上榜理由:多的都是精华。
菊花评:三千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知名指数:7锋利指数:7综合指数:7
TOP3
断蒙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董元成,少果勇,自打铁作一刀。后讨黄祖于蒙冲河,元成引刀断冲头为二流,拜大司马,号断蒙刀。
《三国志》对此的记载为:“建安十三年,(孙)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矴,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后并未提到董袭因此而受封为大司马。
此刀真为锋利,粗厚的“绁”(绳索的意思),在它的刀锋下,迎刃而断,如庖丁解牛般轻而易举。
评定称号:天下第一利刀。
上榜理由:砍无敌。
菊花评:还有什么砍不断的?也许就只有情丝。
知名指数:8锋利指数:8综合指数:8
TOP2
七星宝刀经老罗《三国演义》的大力宣传与造势,这七星宝刀的知名度,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刀长为尺余,刀身上嵌饰着七种如北斗七星排列的宝石(翡翠、琥珀、玛瑙、碧玉、珍珠、白金、真钻),故而得名。
刀一出鞘,人便感觉到一股极寒之意,直侵入身心,又极其锋利,削铁如泥、削金如土,实为防身、行刺、杀人、越货、削水果五者兼顾的天下利器。
曾为王允所有,被阿瞒的大话忽悠了几句后,借给他去刺杀董卓,结果任务失败,宝刀落入了董卓之手,阿瞒也跑路了。
董卓被他宠爱的“儿子”吕布谋杀后,这刀便从此下落不明,虽然现今涌起一股“盗墓”热,但至今还没有人能把让它从阴深黑暗的地底出来,晒晒太阳。
评定称号:天下第一“宝”刀。
上榜理由:如某些常被人猎杀的珍稀动物,全身都是宝。
菊花评:富贵之气太重,不适合做暗活。
知名指数:9锋利指数:9综合指数:9
TOP1
青龙偃月刀怎么也不能忘了这把刀,关二爷的吃饭家伙,属重兵器之类,因战神之名,被称为“天下第一战刀”,又有“中华刀祖”之称,同样的,和关公一样,成了人们心中的“神刀”。
据《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载: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这是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纹的大刀,因其份量重,用于士兵的操练,实战中很少有人用到。
但按其工艺来说,绝非三国时代的产品,最早出现也得是在唐宋时,那时的武将上场时大多用的是槊,因而《三国志》载关羽诛颜良时所描述为:“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围。”
用的是一个“刺”,而不是使刀的常规动作“劈”。
但关公是武神,他手中的武器也不能太烂,故此人们就给他编造了一件即便是他本人复生也并不一定能玩得转的神器。
评定称号:天下第一刀。
上榜理由:它系出名门,神的武器。
菊花评:不置评。
知名指数:10锋利指数:10综合指数:10
第一卷 露锋芒
引子
曹冲听着耳边母亲环夫人隐隐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