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变脸(3 / 4)
可被他们骂成懦夫也不肯赞同开战:“只有我们能够立刻发起进攻,开战才有好处。现在开战就只能放弃长江,然后再放弃大片土地全力防守,这开战是图的什么呢?”
虽然蒋国柱不知道“战术为战略服务”这句论断,但他现在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局面中。战略上要求他立刻与邓名断交、开战,但战术上他却没有任何开战的理由。
“或许皇帝会收回成命。”标营指挥的坚持让幕僚们也渐渐失去了开战的决心,终于有一个幕僚把他的侥幸心理讲了出来:“或许皇上不会真的亲征。”
这句话让蒋国柱立刻开战的决心变得更加动摇,是啊,要是皇帝最终也没有亲征,那撕毁协议开战又有何益?被邓名一通好打,说不定还要接受更屈辱的城下之盟;万一皇上改主意不打算亲征了,可是一看江南连番惨败,府县接二连三地丢失,结果坚持要发动亲征,那蒋国柱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招惹祸患?
最后蒋国柱决定暂时不动,静观其变,在减少与邓名接触的同时,储蓄钱粮、积聚部队。如果皇帝不亲征就算了,如果皇帝亲征,那被迫与邓名开战时也底气足一些。
“既然要与邓名作战,那江宁绿营的训练是不是需要加强?”标营指挥在散会前又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暂时改为五日一操,或者三日一操?”
蒋国柱面有难色,而一个不管钱粮的幕僚则生气地说道:“这个时候还偷什么懒,应该日夜不休地操练啊。”
“日夜操练不敢想,不过若是巡抚大人同意,能每日操练当然最好。”标营指挥高兴地答道。
不等蒋国柱说话,其他的幕僚已经呵斥刚才那个发话的人,责备他不管钱粮就不要出来瞎嚷嚷。
每次出营操练,都要给士兵发放至少双份的口粮。如果士兵没有吃饱,军官可是不敢让他们上操场的,军官绝对能背后中箭。而且操练还需要打赏,不仅要给士兵,还要给各级军官,如果表现优异却没有得到赏赐,下次操练时意外事故就会显著增多。就是表现一般的人也要适当给一些奖赏,不然意外还是会增多。最后一点,操练必然还会导致物资大量消耗,弓箭不必说,还会报损盔甲、武器,都需要拨款修理,哪怕是当靶子的稻草人也要银子。
只要上面肯拨款,士兵能吃饱饭,下级军官能得到赏钱,高级军官和仓库管理都有外快,这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所以标营指挥根本不敢奢望日夜操练,只要能每日一操他就喜出望外了。要是不给钱就让军队增加操练数目,那就等着哗变吧。江宁的库存早就因为多灾多难而空空如也,现在蒋国柱又要集结部队、储蓄粮草备战,不停操就不错了,还加什么操?
蒋国柱权衡了一番,最后还是没有同意标营指挥加操的要求。没能替自己和同行挣到外快的标营指挥讪讪而去,对那几个幕僚心生怨恨的同时,还产生了报复心理:“这关头还不愿意多给银子,好吧,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倒霉,这个月就实操两次,还有一次走个过场就算完。”
其实江宁巡抚并非不了解手下军官的愿望,但他实在也是有难处。这些军官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上次增援扬州几千绿营兵,梁化凤就要走了上万两银子的开拔费,事后还报了个五百人战死、一万支箭的耗损和几十个立功军官的赏赐——因为是林起龙挑起事端,所以梁化凤宣称抚恤、补充、赏赐只找蒋国柱要一半,又讨走了不少银子——虽然蒋国柱觉得其中必定有诈,但不敢在这时候拂逆大将的意思,还是批给了梁化凤。
为了借周培公,蒋国柱又掏了一大笔银子。现在江宁藩库虽然还不到跑老鼠的地步,可是也差得不远了。向江宁聚集部队要开拔银,部队抵达后各路军马要发赏银,客军还要双饷,战时每天要给士兵吃两顿干饭……若是再加操,蒋国柱的藩库下个月就能见底。到时候练兵到是练好了,可事先发不出开拔银,事后拿不出抚恤和赏银,兵就是练得再好,还是没法驱使他们去和邓名打仗,那么练兵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蒋国柱头疼欲裂的时候,扬州官场也是大乱。林起龙得知皇帝要亲征后,第一个念头就是逃回驻地淮安去,再不呆在扬州这个地方。可林起龙转念一想,万一皇帝发现真相,自己如果不在旁边,就没有机会为自己巧言辩解,那后果可能会更糟。
而且林起龙也和蒋国柱想到一块去了,那就是抢在顺治亲征前和邓名开战,如果侥天之幸能够击败邓名,那以前有什么过错也都能遮掩过去了。不过在询问过自己的标营指挥以及统领河道官兵的将领后,林起龙也打消了这个疯狂的念头。因为所有的人都指出这是自杀——在没有水师的情况下,带着一群就会欺负漕工的河道兵去攻打拥有制江权的邓名,估计还没有过江,一半的士兵就能开小差。
而且林起龙的标营还远没有蒋国柱的那么强大。虽然其他总督标营的定制是一千甲骑,但漕运总督很少会遇到需要他出战的时候,所以朝廷从来不打算花这份冤枉钱,林起龙的标营只是一个百人规模的卫队而已。
在河道兵靠不住的情况下,林起龙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梁化凤身上。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