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才能(3 / 4)
牲口,然后出售。
蒙古人才来了几天,有几个正筹备开展养殖商行的人就找上了他们,想雇佣蒙古人去帮他们养羊。但蒙古人大都拒绝了,他们宁可去马行养马或是教人骑马,也不想去当羊倌——如同汉人心目中的军户一样,蒙古人觉得羊倌都是贫穷而且没有前途的工作,他们不想绕了一大圈又返回他们在草原上的原始职业。
“就算满清真的抽调山西绿营,多半也得几个月后才能到来。”粮食产量节节提高能够支持更多的成都人口从事其他行业,因此邓名虽然手中的粮食充足,仍然很重视春耕,他计划在收获后再次征集部队,然后发起对重庆的预防性进攻:“农闲时我们可以征召农民入伍,那时候发动攻击不会严重影响工业和矿业生产。”
虽然水师不敢轻易进入嘉陵江,但是可以把陆军运输到重庆附近并保证后勤运输,邓名打算围困重庆,看看有没有机会重创重庆绿营。只要能把李国英逼进重庆坚守,明军就可以好好地侦探一番嘉陵江的水文地理。而且陆军从重庆西边绕过去控制嘉陵江江岸后,清军也就无法组织水陆两军对嘉陵江的联合防守;当岸上是己方的陆军后,川西水师就算在嘉陵江里触礁也不用太担心,可以采用更大胆的进攻战术,创造歼灭满清嘉陵江水师的机会。
在收获前,成都会进行战前准备,制定作战计划并进行针对性训练,而邓名打算利用这个闲暇去一趟建昌和云南。
不过在出发之前,邓名决定先把教育问题落实一下。
现在成都已经有了五十多个亭编制,每个亭都有一个亭长和几个亭士,负责管理治下的四千户人家——说是户,其实很多还是单身汉。亭是成都府重要的机构,不但负责纠纷调解,人口统计,耕牛统筹,还承担着军训的任务。现在邓名又给它加上了教育的责任,从东南几省招募来的几百个读书人和小地主子弟,被分配到各个亭工作,以后每次的军训日上午进行军事训练,下午就要进行认字教育。
除了这些识字点以外,邓名还集中建立了一批学校,首批学生就是漕工的孤儿和嫁入四川的新娘。给妇女准备的学校更接近技校,让这些女人学习纺织、制鞋、制袜等,然后组织她们合作生产。集中生产的效率比较高,相对成本也能比传统的男耕女织低一些——除了邓名计划扶持的商行,现在成都一般人想获得纺织工具也是问题,这等于给了商行垄断生产的良机。
“我们好不容易把这些女人带到成都来,她们必须得帮忙挣钱,不然都府破产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在内部会议上,邓名对手下们公开宣传这些女性劳动力应视为珍贵的资产,那些小脚女人也就算了,但成都的青年大脚女性加起来也有七、八万了,必须组织起来参加生产:“各亭的识字点我都已经交代过了,教百姓认字的时候就要暗示他们,不让老婆出来干活,都府早晚破产,到时候就别想什么十亩一百元的保护费了,横征暴敛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邓名当然不会真的横征暴敛,不过威胁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反正并不是以都府的名义发出这个告示,而是让那些教书先生当做个人的见解进行宣传。农民对知识分子的尊敬会让这个威胁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好过政府赤膊上阵;除了威胁以外,还让教书先生和百姓们谈谈聘金的昂贵、生活的不易——让媳妇出门做点工,补贴点家用有什么不好?再说真要是大家的老婆都出来干活儿,布匹、鞋袜的产量多起来,价格也能便宜点,这是看得见的好处啊。
“做一些标语,上面写上‘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进工厂光荣,不出家门可耻’,这些字在各个识字点要优先教授。”邓名给刘晋戈部署任务:“类似的标语要多刷,不要可惜白漆,在所有的亭的围墙上都要刷上,最好给民房也刷上一些,谁愿意刷在自己的房子上,亭里就可以帮忙给他修篱笆。如果实在不愿意放老婆出门,那也要鼓励养猪,也写上几个‘要享福,少生孩子多养猪’的标语。就是养些猪仔也好,将来那些养殖商行可以去收购。”
“还有军队。”邓名对刘知府交代清楚后,又给周开荒他们面授机宜:“别忘了提醒退伍的士兵们,他们还欠我们钱呐,让老婆出来工作就可以减免债务。还有常备军,士兵们必须把宣传工作当做战斗任务来做,有成绩的士兵要记功!”
成都官员都知道军费开支巨大,不过邓名如此卖力的鼓动妇女出来工作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散会后秦修采得意地对穆谭说道:“你还说提督是唐王,这怎么可能?肯定是三太子啊,妥妥的神宗嫡传,要钱不要脸啊。”
穆谭无言以对,而任堂不服气地答道:“福王也是神宗嫡传。”
……
对于孤儿的安排和成年妇女不同,邓名没有急功近利地把他们统统训练成童工,而是开办了称为公立小学的教育机构。教师的工资、校舍的建造还有学生的饮食,统统都是政府负责。现在成都的居民大都是青年,第一批出生的孩子还是牙牙学语的婴儿,但邓名宣布以后成都的孩子都要接受义务教育。
当有人质疑学校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