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伐清 > 第063章 蠢动

第063章 蠢动(2 / 5)

虽然蒋国柱严禁大家把会议内容外泄,不过两次会议后,南京和南昌的交易所还是迅速作出反应,风向随之而动,张朝治下的景德镇,省属的陶瓷集团股票大跌,而陶瓷的期货价格则迅速攀高;南京的涨跌幅度虽然没有这么大,但不少人也都因为听说要打仗而产生恐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蒋国柱不禁大发雷霆,再次把梁化凤叫来:“怎么本官还没下令备战,连成都那边都知道了?刚才四川领事来找过本官,要本官以和为贵,相忍为国!”

“末将听说是有人想用内幕消息赚一笔。”梁化凤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的总督衙门,还有末将的提督衙门,炒股的人一向都不少。”

“唉。”蒋国柱长叹了一声。前不久看皇上笑话的时候他感觉很有趣,但现在轮到自己了,才知道原来这种滋味十分苦涩:“本官早就说过,我们也应该和成都一样,不许官员和三服以内的近亲炒股,也应该公开官员的财产。”

“总督大人万万不可,这种做法不符合我两江的民情啊。”梁化凤闻言大惊。作为第一个得知蒋国柱有意攻打南昌的两江人,他的老婆、儿子是最早一批依靠内幕消息在南京股票市场上投机的人。见蒋国柱神色有些犹豫,梁化凤生怕对方就此打了退堂鼓:“总督大人,我们既然已经开始干了,就要把这事办成了啊。如果总督大人此时退缩,末将恐怕会对总督大人的威名有损。”

“嗯,本官岂会不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蒋国柱横了梁化凤一眼,怀疑自己的首席大将也泄密了——不过正如梁化凤所说,现在确实是骑虎难下了,估计已经有大批幕僚和军官都去投机了,这时要是蒋国柱出尔反尔,他的文武手下恐怕会有不少人折本,甚至导致两江总督衙门离心离德。

“只要我们迅速地占领了江西,那成都也只能承认事实。总督大人是不是向领事说,我们有绝对的信心保证瓷器的供应,而且若是瓷器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售价会比张朝更低。”梁化凤胸有成竹地说道:“四川人不就是想挣钱嘛?只要我们能保证他们挣得更多,这还叫事吗?”

风声传到南昌后,张朝亲自赶往九江坐镇,表示誓死要为大清守住江西。他还指责蒋国柱意图操纵江西的巡抚人选,是对大清不折不扣的背叛,只会便宜了成都的乱党——在向全国的督抚指责蒋国柱通邓,阐述江西自卫的正义性的同时,张朝还与常驻九江的成都领事会面,希望能紧急购买一批军火。

虽然事情已经败露,但蒋国柱一不做二不休,反唇相讥说张朝恋栈权威,把持江西巡抚一职多年,还企图传给儿子,真是大清的罪人!而且蒋国柱还列举了一些罪证,反驳说其实张朝才是真正在“通邓”。蒋国柱身为两江总督,讨伐叛逆张朝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蒋国柱知道,由于这些年一直克扣运往北京的钱粮,朝廷对他的印象非常糟糕,肯定不会同意他给张朝扣上“通邓”的罪名。所以蒋国柱到此为止也不继续在北京方面多花时间,而是再次约见了四川驻南京的领事,表示他会尽全力保证瓷器贸易的顺畅,而且蒋国柱还愿意在池州、铜陵等地禁海。

除了北京和成都以外,南京和南昌也都很关心安庆周培公对此的态度。

吴三桂吞并广西后,周培公赶赴贵州调解成功,又从吴三桂手中得到了两省布政使的衔位;而从广东、福建返回时,这两省的藩王出于对吴三桂或是其他邻居的警惕,也分别任命了周培公作为他们两省的布政使。再加上川陕总督高明瞻的青睐,周培公此时已经身兼十二省布政使。周布政使这些年在安庆高举“剿邓”的大旗,邀请四川各个银行投资,还请四川的军火商入股,开办了不少军火工厂。他的剿邓总队也能请到帝国现役军官而不是退伍军人当教官,实力相当可观。

现在江南和江西的大战一触即发,周培公的态度就变得至关重要,天下人的目光很快地集中投向了安庆,一时之间,大有“周公不出,奈苍生何”的意思。

十二省布政周培公感到事态严峻,先是匆匆赶往九江和张朝、董卫国会谈,然后又日夜兼程地转赴南京,打算把这场两江的内讧平息下去。

在周培公进入南京之前,蒋国柱进行了最后的形势分析。

北京虽然极力谴责南京挑起事端,索额图也写来亲笔信,苦口婆心地劝说蒋国柱以剿邓大局为重。但蒋国柱知道,现在皇上和地方上大臣的关系十分微妙。军事上的新败让清廷的国库更加吃紧,想必是不会多管闲事——蒋国柱认为,如果北京真的站在江西一边进行武力干涉,其实也不错,那样成都也就不会袖手旁观了;若是蒋国柱闪电般地统一两江,北京那边大概也不会和钱过不去,只要蒋国柱肯上缴赋税,北京就会说这是江西的民心所向,朝廷不会因为爱一人(张朝)而不尊重江西父老的选择——现在北京除了励精图治的少年皇上,其他的满洲太君基本都看开了,反正当年入关就是因为汉人政权虚弱,想趁乱抢一把;现在汉人既然这么横,那大家还是琢磨怎么发财,不值得为了注定抢不到的钱把全族的命都搭进去。现在对满清前途最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