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刀笔吏(1 / 2)
但王茂如需要的是文化大改良,而不是文化大“革命”,这正是他极力保护和避免的,中国不应该在看到西方先进的时候,就彻底否决祖先的优秀文化。没有任何一种传统是完美的,就算是现在的西方社会关系,在百年之后看来也是落后野蛮荒诞的。不过即便这些人批评王茂如,却也佩服王茂如的行为和为中国所起到的作用。
一个笔名叫做花尽流的笔者在报纸上列举了几种旧文化的陋习进行批判,例如随地吐痰、不排队、逢年过节要给当官的送礼、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大声喧哗、重男轻女、童养媳、近亲结婚、换亲、官老爷是天、不洗澡、不清洁、破坏公物、嫁女等同卖女等等二十一条陋习进行大批判。
王茂如对这个年轻人的文章非常感兴趣,特地做了一番社论,评价说:“二十一条陋习改正之后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强国,但是绝对会成为令人尊敬的国家。”因为有了王茂如的社论,全国各地的报纸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批陋习活动。
在总统筹备会的第二次会议上,张奎安通报了国统局对全国官场的扫荡,总计处死官员高达两千三百人,看似庞大的数字,平均到每一个省和直属州来说仅有六十人,国力快速增长中的中国,每一个省仅仅处决六十名贪污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世界各国都是极为轻的惩罚了。
明年,即王茂如担任大总统的最后一年,筹备会的与会人员纷纷认为明年年末的总统竞选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举行,因为除了王茂如,谁能管得了如今的中国。
别说已经成为在野党的民党领袖孙立文(由于与历史上相比,孙立文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斗争之中,因此肝癌得到极大缓解,在老家香山县静养)复出参选,就算是被选中成为新的大总统,他的指挥棒除了总统府,恐怕也没有人会听的。那么当今政府之中,有没有人能够代替王茂如的威望呢?
副总统毕桂芳通过出访欧洲,在国际上的确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但是作为大总统,他是有一个最重要的短板——他是旗人。五族共和政策之下,各族平等,可作为绝对多数的汉族政权,是不允许一个旗人做总统的。王茂如作为一个北方的汉族,依旧受到当今许多学者的猜疑,猜疑他的出身和祖先其实是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改汉得来,例如回族和契丹族。当然也有很多人反驳这些学者包藏祸心,希望中国动乱等等。不过王茂如的背景至少可以被接受,祖上是明朝燕王的边军,作为边军后裔的他坐大总统没有问题,可毕桂芳绝对不行。
总理顾维钧自然也不行,顾维钧完全没有一点点军方背景,他即使做了大总统,能震慑得住国防军五大元帅?能震慑得住一百八十万绝对效忠于王茂如的军队?
至于其他人更不行了。
第二次筹备会后半段的时候,文化部长李子文介绍说由于中国统一姓氏,许多小民族心存忧虑,他们担心遭到迫害,希望大总统能够拿出一个主意。王茂如反问大家有什么主意,能够安定民族团结。
冯尹彬笑道:“大家害怕的无非是一个原因,就是站错队伍,人一出生就要悬着站队,但是至少他们出生之后还可以选择。不过种族,民族,父母,祖国,是个人无法选择的。如果中国只有一个民族的话,大家都是一个种族,小民族就绝对不会担心自己遭到迫害和歧视了。”
顾维钧道:“继华,你的意思我不是很明白,难道你要强制所有小民族改为汉族?”
冯尹彬摇头道:“不,我的主张是通婚,民族大融合。”
王茂如笑道:“继华的办法很好,但是我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众人看了过去。
“祖先根源论。”王茂如道,“从炎黄部落追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的种族,不管是炎族、黄族、东胡族、九黎族,最终都融合在了华夏文明之中。那么只要认可华夏文明并将其奉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我们都可以将他归为我们的族人。如此一来,小民族和大民族彻底融合在一起了。”说起来王茂如的根源论也站不住脚,这只是他的另一种华族论的基调,也正是炎黄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的课题,继全国姓名标准统一之后,王茂如也准备对民族开刀了,只是他需要支持。他相信这些人不会反对,但是让他们支持,恐怕这些老奸巨猾的家伙们都不敢首先提出华族论。
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下去,不过在两天之后,冯尹彬带着一个叫做陈世豪的年轻人来到了跟前,这个年轻人瘦高的身材,穿着灰白色的长袍马褂,头发打理得三七开,带着一双硕大的眼镜,看人的时候两只眼睛眯眯着似笑非笑。
王茂如不知道冯尹彬为什么极力推荐这个年轻人,并称他为现代的司马相如,冯尹彬笑道:“老师,您还记得二十一条陋习吗?”
“我记得,怎么,难道是他写的?”王茂如道。
冯尹彬道:“正是,此人笔名花尽流,真名陈世豪,现在是青促会山东宣传处的宣传干事。”
陈世豪见到王茂如之后拘谨得不得了,王茂如笑着让他坐下来,又让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