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大成就(2 / 2)
本的钢铁产量仅仅是华国钢铁产量的一半,不得不说,日本被华国坑惨了。
在农业方面,华国北方实行了农场机械化生产制度,解放了劳动力,率先富裕起来。在王茂如的要求调控之下,人多地少的南方百姓纷纷向北方广大良田移民,尤其是北方边陲地区。以广东省为例,仅仅华历三年一年中,从广东省移民到西域泰西省、安西省、西蒙古省的青壮年男子就高达一百万人,缓解了广东省地少人多,同时也加快了边陲地区汉化以及人种的同化。相对而言,因为向边陲地区的移民,也使得汉语国语成为了所有国人的通用语,语言文字的高度统一,更加让华国稳固下来。
当然,华国没有所谓的汉化这一个词汇,文化部和炎黄研究小组把这种行为称之为华夏文化大一统,谁也不能阻挡华夏文化大一统。在这种文化大一统之下,一些小民族首先消失了,一些小民族的语言也很快消失,随后方言也开始减弱了影响力甚至向国语普通话靠近,年轻的孩子甚至只会说国语。尽管有学者呼吁保护方言,可是很快这些学者的声音就不见了,炎黄工作小组成立的目的就是凝聚华夏民族影响力和精神,消灭文化差异,实行本质上的汉化,不允许出现特别地区和突出地区。
华历四年,英国人派遣一小支印度部队偷偷进入西藏勘测边境,藏兵与印度兵发生冲突,藏兵死伤三百多人,西藏两大宗教领袖同时向中央发电,请中央派兵支援。国防部长蒋方震立即下令由【第】十二集团军全力支援西藏平叛,并商议派遣军队长期住藏的可能性。实际上现在的西藏条件极差,很多士兵并不习惯高原气候。此时一个叫做何应钦的国防部参谋官建议在西藏招兵,尤其是招收西藏本地农奴,以解放奴隶身份为代价,解决国防军西藏兵源问题。
王茂如倒是没想到何应钦这个曾经在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主和派军事将领能提出这么一个阴损的建议,这将直接瓦解当地的农奴制度,在考虑的一番之后,王茂如与蒋方震一致认为,华国有能力应对农奴制取缔的青藏地区,于是授权前方进行解放奴隶运动。
六月份,国防军【第】十二集团军李品仙部以副集团军军中徐树铮率领第36步兵师和第4空降师从西康省省会康定出发,一路长驱直入抵达西藏,兵汇合近三万藏兵,开始南下寻找入侵西藏的英国军队。
由于西藏地理位置的原因,在西藏的侦察机只能有囚牛2式运输机改装而成,且不具备轰炸能力,但同样发现了英国印度兵团的三个团,已经悄然进入到了日喀则地区。
徐树铮不顾自己身患高原疾病已然率军扑向英军,在日喀则,徐树铮率领的六万大军将英军印度军团三万余人围歼。印军内心里的骄傲再一次被打败,两万三千士兵被俘虏,七千士兵被消灭。逃回去的印军则宣称他们以一当十,但是阻挡不住华国军队的人海战术,他们一个士兵消灭了一百个华国士兵,但是一个人要面对一万个华国士兵。
阿三的撒谎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但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因为他们已经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造成实际入侵的犯罪行为。
英国政府为了以示清白,对此保持沉默,徐树铮于是下令将战俘送给西藏各个土司作为奴隶。
而与此同时国防部下令在西藏组建两个山地步兵师,即第5山地师和第6山地师,兵源招收自西藏农奴,并许诺他们想要摆脱农奴身份,只能通过担任国防军士兵这一唯一途径,并向各大土司提出不得阻拦的要求,若有不从者,立即予以就地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