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1)(7 / 11)
城的钦天监和地方行政长官,以纪录降水量。世宗对天文学的兴趣非常广泛,在他的鼓励推动下,汉城简仪台制造了浑天仪、浑象仪、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计时仪器,绘制了天文图和七个星球的图集。还在汉城惠政桥安装了供公众核对时间的计时仪器。历法方面,制定了《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历法书籍。世宗还命人修订韩国音乐的记谱法十二律,创作了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
军事方面,当时的朝鲜发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设立了火炮铸造所。在对外关系上,世宗对当时朝鲜东北的女真部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东北边疆地区的大片土地被传统上认为朝鲜在公元前2333年建国。据《三国史记》和《高丽史》所记,朝鲜的始祖王檀君建立古朝鲜,定都平壤。公元1世纪被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鲜。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摩震国,又称泰封国。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建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板门店所在地),定国号“高丽”。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取代高丽王朝,建都于汉阳(现汉城),将国号定为朝鲜,历史上称为李朝。它是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了五百余年。朝鲜在19世纪末不得不开放国门。1896年,朝鲜宣布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在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李氏王朝灭亡。
李氏王朝李氏朝鲜,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之一。又称朝鲜王朝(Chosun Dynasty),简称李朝。(1392年-1910年),开国始祖为李成桂,历经27代国王和皇帝,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
李氏朝鲜的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1395年定都于汉阳。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阳,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从十五世纪后半叶的成宗时代开始,朝鲜的统治结构逐渐扩张。官僚阶层日益增多。俗称“两班”的文武官僚阶层人数增多。以协助世祖篡位的武将勋贵权臣为主的勋旧派,同与儒生和士大夫为主的士林派首先发生党争。燕山君被废黜后,士林派取得了胜利。士林派随后又不断发生内讧和分裂,包括明宗时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时的东人党(岭南学派)和西人党(畿湖学派)。东人党在政治斗争中得势后又分裂为以李滉(李退溪)为首领的南人派和曹植为首领的北人派。北人派由于拥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得势。朝廷中的北人党又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主张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庆为首、主张拥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受到打击,柳永庆被赐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而大北派则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南人则分裂为清南和浊南。西人派在仁祖反正、废黜光海君的政变中得势,又在显宗时期分裂为老论派(元老派)和少论派(少壮派)。南人派在肃宗时因依附张禧嫔而得势。总之,李朝的中期和后期,是在混乱而无休止的党争中度过的。
除了两班和士林的党争外,李朝的王位更迭也令人眼花缭乱。先后发生过第一次王子之乱(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乱(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废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废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变动。每一次政变都会带来被成为“士祸”的诛戮和贬斥。
由于李氏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所以在1896年独立之前,其国王不能自称皇帝。其配偶相当于中国的皇后,但是称为王妃。皇太子称为世子,皇太后称为王大妃,太皇太后称为大王大妃。在王妃之下,还有嫔、淑仪、淑容、贵人这些等级。按照李朝的传统,年幼的国王在不能亲自处理政务前,由王大妃摄政,称为“垂帘听政”。成宗、明宗、宪宗、高宗时的王大妃都曾经垂帘。此外,中宗时的朴敬嫔、肃宗时的张禧嫔都曾经用自身的影响干预朝政。
随着女人掌握政权而来的,是王朝后期的外戚门阀势道政治。清州韩氏、青松沈氏、安东金氏、丰壤赵氏、骊兴闵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势的家族。
在对外政策方面,朝鲜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对于日本和满洲政权则采取敌视的态度。1592年发生了壬辰倭乱,朝鲜遭到日本入侵,并引至光海君被废。1627年和1636年,朝鲜又先后两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后金政权入侵。在第二次入侵后,后金(1636年更名为清朝)确立了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1876年,日本与朝鲜签订了《江华岛条约》,朝鲜开国。1894年,为了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清朝与日本进行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朝鲜宣布废除中国的宗主权,成为享有外交独立地位的主权国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