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国学大家(一)(1 / 2)
宋缺和吕中秋呆瞪着李想,他们已久未得睹他这种颓废的神态,心中均升起异样的感觉。
水仙儿微一错愕,接着哑然失笑道:“大帅,袁世凯一个老头子,就是再厉害,又还能活几年?哪来那么多自寻的烦恼?来!乾杯!”
“叮!”对杯相碰,两人均一饮而尽。
水仙儿雪白如玉的完美脸庞掠过一丝动人的红晕。
李想一对明目精芒烁动,就那么以衣袖抹掉嘴角的酒渍,冷冷道:“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我的担心……”
“春秋以上,学说未兴,汉武以后,定一尊于孔子,虽欲放言高论,犹必以无碍孔氏为宗。强相援引,妄为皮傅,愈调和愈失其本真,愈附会者愈违其解固……”一把破锣的男声突然在隔壁包厢响起,打断李想还未说完的话,水仙儿和吕中秋、宋缺愕然互望。
李想也不做声,低头琢磨着,这话听着非常耳熟,只怪自己民国历史文化学之不精,不然一定可以知道是谁在隔壁放大话。
吕中秋惊异不定的道:“大帅,我去打探一下是谁?”
“不用。”李想挥手制止,说道:“如今各路英雄风云际会于上海,礼查饭店更是自诩英雄人物必来的地方。我来上海,就是想会会天下英雄,所以我要去亲自会会他。”
隔壁包厢有两人正在对弈,只见李想呵呵笑着进来,一头走,一头说着:“刚刚先生言下之意,可是要还中国传统学说的‘本真’,这个‘本真’,就是复兴与孔学同时期的诸子学说,把孔学从‘至尊’的宝座上拉下来?”
其中一个面容陵角分明的中年人撇下棋子起身笑道:“贵客自何方而来?”
“章太炎?”李想的眼角一跳,眼前这个面目刚愎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本人和教科书上黑白照片上的人一模一样。他微笑着说道,“学生李想,久仰先生大名。来得突兀,还得请您海涵才是啊!”
“弄点酒莱来!”章太炎漫不经心地吩咐道,李想这个名字震惊过许多人,但是章太炎对此不感冒。“我们边吃边谈――李大帅,今日到的上海?”
李想道:“今日上午。”说罢,或许是想起今日所见之人,不禁抚膝慨然叹息一声。
章太炎盯着年轻的手握重兵的李大帅沉思不语,半晌方道:“中国历史上凡汉人当权,谓之国兴;夷族当权,谓之国亡;复兴中国,匹夫有责。我们所说的革命,不是普通人所认为的革命,而应该叫光复,即光复中国的种族。光复中国的州郡,光复中国的政权。”
章太炎代表的国粹派大力宣传“夷夏之防”,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20世纪初,“反满”这个古老的口号已经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比明末清初有更浓厚的群众基础。不可否认,国粹主义思潮的兴起与一批知识分子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而产生困惑,回头去寻找中国古代的传统也不无关系。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一庞然大物以掠夺为本性的血腥面目,逐步暴露出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端的暴露,引起了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和深思。他们对此进行了反复探讨,最后又把希望寄托于中国古代的文明,企图从中找到灵丹妙药。
章太炎碰上这位实权的李大帅,就忍不住推销一下自己的主义。
和章太炎下棋的邓实见侍应生已将席面送来,便道:“你征什么?还不快去送一坛子老汾酒来?”
见侍应生一迭连声答应着上去,三个人方才入座。
章太炎用筷子在盘里翻拣了半日,夹起一只螃蟹来,拧着腿子道:“李大帅呐,你不知道,顾炎武首倡研究诸子学,提倡儒经与诸子百家并读,实为清代‘复兴诸子学’的先声。国粹派继承这一传统的目的在于否定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居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为革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民主,提供思想武器。”仿佛吊胃口似的。他说着又住了口,挖出蟹黄蘸了姜醋慢慢品着,又道,“自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傀儡,成了洋人的朝廷,充当了列强侵略中国的走狗。满清政府是导致中国民族危机的罪魁祸首,不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中国就无法独立和富强,就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敢问,只需要推翻满清王朝,中国就能独立和富强,就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李想的心一阵好笑,但他进来总算培养出一些涵养,迅速恢复了平静,“几千年来将儒教、孔子定于一尊的正统观念,如果会因为满清王朝的倒台而倒台,岂不是咄咄怪事了?”
说话间侍应生进来,将酒斟了。邓实见他出去,方冷笑道:“中国的落后在于专制政治,而专制思想正是以儒教为质干。中国要想革除旧的习惯,就不能不革除封建专制政治,要想革除封建专制政治,又不能不革除儒教。也就是说首先要清除儒家思想在人民头脑中的统治地位。章太炎兄曾明确号召‘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热肠’,就点出了‘复兴古学’的现实意义所在。而‘排满’固然是我们国粹学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