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拥护共和(2 / 3)
,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此咨。”
以上两咨文,于同日通电全国各报馆,除全文发表外,并电请各报馆宣扬袁氏促成清帝退位、巩共和之功。
由孙大总统这两件咨文便可以看出他是个伟大的革命人物,不恋权位,重然诺,视大总统为公仆;不过他了解袁是一个只知实力政治而不尊重法治的人,所以他有所保留,附带了条件,促使袁到南京来继任总统而脱离北京的封建势力,同时把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临时约法》作为一道紧箍咒套在袁的颈项上,借以约束袁的野心,而使其走上法治轨道。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后即以全权名义布告中外大小文武官署,全文如下:
“现在共和国体,业经宣布,世凯忝膺组织临时政府之任,力小荷重,深惧弗胜。窃念政府机关,不容有一日之间断,现值组织临时政府,所有旧日政务,目下仍当继续进行。庶政方新,百端待举,全赖群策群力,互相匡济,务以保全治安,共维大同为要务。在新官制未定以前,凡现在内外大小文武官署人员,均应照旧供职,毋旷厥官。所有应行公务,应司职掌,以及公款、公物均应照常办理,切实保管,不容稍懈,倘有借端规避旷厥职官者,不独违背官规,抑且放弃国民义务。窃愿在官诸君子,共懔此意!”
同日并将退位诏旨致各国公使,转达各国政府。袁称临时政府首领,各部大臣名为首领。
南京。
孙中山正在接见几位整装待发,准备支援鄂州革命军西征的广东华侨老乡。
“你们冒险犯难,是真正革命志士,此举为我广东争光不少。”
“为什么不乘革命军新兴的锐气,将北方腐败的恶势力,彻底肃清,以求一劳永逸。今日言和,未免养臃贻患。”他们从海外归来,不就是为了革命上战场拼杀,可是在南京却没有仗打,碰上南北和谈,现在清帝退位,孙中山也要辞职了,他们一腔热血无处发泄,在白下路看到鄂州革命军驻南京办事处挂出来的广告,立刻热血燃烧了。
孙中山看着这些青春激昂的年轻人:“我与你的主张完全一样,但现在各省都督,多以兵力不充,主张谈和,各省推选的参议员,也认为不宜用兵,为民请命,如果我坚持非用兵不可,颇有贪恋禄位的嫌疑,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想,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兰州。
入夜,街面的路上很暗,躲在屋内的民众,这夜能入睡的人肯定不多。街上,脚步声,车辆的行驶声,不绝于耳,这些声音在黑暗中带来了阵阵的紧迫感,不断动摇着人们的心理,越来越多的巨富之家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天亮后逃难……兰州已经风传清帝已发出退位诏书的消息。
升允在长庚的授意下于总督衙门召集西北清军将领开会。
升允开门见山的说道:“现在国难当头,希望诸位西军的元老们能拿出些高见来。”
马福祥首先发难:“我要求提供具体的战况情报、上面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到底是决战还是战略防御?”
马福祥算是厚道,没有说破长庚和升允隐瞒清帝退位的事情,只是旁敲侧击一下。
“战况我已经说过,李疯子没什么好怕的,我们就在兰州与之决战!”升允和长庚模则一味强调战况的发展很顺利,一定要在兰州进行决战。
虽然有将领提出为什么兰州有清帝退位的谣言问题,然而长庚和升允二人则回避这个问题大唱清军正在顺利反击的论调。
“我军已做好了未来兰州决战的战略部署。”站在讲坛上的升允以他那巨大的身躯、庄重的发言散发出极大的说服力。
会议散了,对清廷最忠诚的马安良回到他精锐军中。大阿訇王浩然来访。
“翰如教兄,”王浩然开门见山说道:“共和成立,五族平等,信仰自由,无妨教典。弟以依妈尼为证,誓诸真宰:共和政体,决无妨害吾教,请勿中奸人谣言之诡计。边远之地,真相难明,况尚有因忌吾而欲害吾者从中播弄是非,以收渔人之利耶?明鉴如吾兄,必能洞烛其奸,不为一姓尽愚忠,而拂万兆之幸愿。兄执西北军机牛耳,处此潮流激荡民情鼎沸之世,共和元勋、民族英雄、宗教伟人,只一反掌耳。时机难再,幸勿失之!敬希急速停进,通电翊赞共和,福被群生,名垂永世,岂只国家之幸,是亦回民之福也。”
王浩然这一番话,对马安良思想一定会有很大触动的。
在王浩然劝谏马安良的时候,马福祥、王之佐、水梓、邓宗等相约拜访长庚。
“我们都听说清帝已经退位,升大帅的乐观论是不真实的,李疯子携风雷之势,大军长驱直入,我们该怎么办?”马福祥一副询问的样子,其实就是来逼总督府公布清帝退位召书,宣布甘肃独立赞成共和。
长庚听了,没有回答,却请他喝起酒来。
酒精让王之佐、水梓、邓宗等人的脸红了起来,他们劝长庚早些宣布清帝退位召书。
“袁世凯已经发出‘真电’赞成共和,全国都已经共和了,李疯子来势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