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理想年代 > 第421章 兵临城下

第421章 兵临城下(2 / 4)

火炮方面占有优势,他们能比较容易地突破我军防线,插入楔子,造成一种包围的假象,从而迫使我军撤退。但是,只要用顽强的防御或反冲击,阻止或粉碎其中一个楔子,另一个就会悬在空中、失去依托。”

李想对大局的战略层面的东西,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锐嗅觉。

“在战术上,师承德意志陆军的北洋军也和他老师一样有一套死板的公式。”张政说道:“步军进攻之前,必定先生火炮覆盖,只要打乱这个顺序,北洋军的进攻就会受挫,他们的部队就会败退回去。北洋军经受不住我军的突然打击,特别是火炮和迫击炮的轰击。我们每一次对密集敌军的火炮攻击都把他们打得抱头鼠窜。北洋军害怕白刃近战,他们在距我军一公里或更远的地方,就开始用举枪射击,子弹射程连一半距离都达不到。他们放枪是为自己壮胆子,同时也想吓唬我军战士。他们害怕我军部队在反冲击时接近他们,往往立刻就地卧倒,或逃之夭夭。”

大家伙儿在分析北洋强敌的战术和战役手段时,都在努力寻找对付敌人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经常考虑,怎样在战场上消除或削弱德国空军的优势以及这种优势对我军战士的心理影响。

“在阳夏保卫战的时候,与清巡防营和北洋军的战斗。当时我们缺乏炮火支援,只好冒着敌人大炮和机枪的火力进攻。我们跑步接敌,使敌人炮兵来不及修订标尺轰击我们。战士们齐声高喊着,‘前进!’冲上去,这就决定了战斗的结局,因为我们的冲锋是不可阻挡的。”李大帅真是说到大家伙心里去了。

最后,李想得出结论,“与北洋军作斗争的最好手段是,在白天或夜晚变换各种办法与敌人展开近战。我们应该尽量靠近敌人,使敌人的优势炮兵无法轰炸我们的前沿阵地或战壕。要使每个北洋士兵都觉得,他正处在革命军的刺刀威胁之下。我觉得,恰恰是在这城市争夺战中,才可以迫使敌人接受近战,并打掉敌人手中的王牌。”

李想走出掩蔽部后,太阳已经落山,他的心理还是蛮乐观的。

“终于找来你了。”水仙儿说着从汽车上跳下。

“什么事?”李想有很不好的预感。

“自己看。”

水仙儿给递过一张薄薄的纸片。

这是蔡元培等五专使于一九一二年三月二日联名给南京临时政府拍的一通明码电报:

“孙大总统鉴:培等受命欢迎袁君赴宁就职,前月廿七日已以此意面达袁君,而袁君亦极愿南行,一俟拟定留守之人即可就道。不期廿九夕北京兵变,扰及津保,连日袁君内抚各处军民,外应各国驻使,恢复秩序,镇定人心,其不能遽离北京,不特北方呼吁,即南方闻之亦当具有同情。故培等据所见闻,迭电陈述,兹承电示,知袁君不必南行,并由袁君委托副总统黎元洪君代赴南京受听,是培等欢迎之目的已经消灭,似应回南面陈一切。谨先电闻,并祈即复。元培等。鱼。”

宋大小姐霭龄扣响孙中山办公室的房门。

“请进。”

“先生决定再次让步?”

她看着拟好的将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的文件。

孙中山从文件中抬起头。

纵然清楚袁世凯三番四次搞得动作,宋大小姐还是对孙中山交出实权并再三妥协之举大惑不解。

“可是先生,倘若李帅能够……”

“好了霭龄。”孙中山打断她,北京兵变之后,保定,天津接连发生兵变。北洋军将领段祺瑞撕毁停战协议,在襄阳更是发起猛烈进攻。南方已经谣传四起,人心惶恐不安。许多官商富户纷纷携带细软物品避往各国租界,运存衣物、箱笼者络绎不绝。

京、津、保各商务总会、议事会及顺直谘议局等,齐声叫喊起来;或指责南京临时政府“争执都会地点”,“酿此大变”;或上书袁世凯,要求“声明决不南行”。段祺瑞、冯国璋、姜桂题等北洋将领联名通电,主张“临时政府设在北京,大总统受任必暂难离京一步,统一政府必须旦夕组成”。

北京兵变时东交民巷的使馆区立即戒严,各国士兵荷枪实弹布防。北京各国公使齐集英国使馆,开会商讨应变步骤,有谓“中国现况和庚子年相同,已没有能力维护秩序,各国必须自行设法”云云。

经过这次会议,便产生了几项行动:

一、日本急调在烟台的军舰前来大沽,俾沟通北京、天津、大沽及国外的电讯联络。各国关于军事上的消息,皆用意大利使馆的电台传到黄村,由黄村转大沽。

二、各国紧急抽调军队来京,每一国以200名为限。

三、组织国际兵团,由各使馆抽调武装人员700名,于3月6日上午10时在英领馆集合,巡察北京街市,以维持北京城局势。3月3日这天洋兵从长安街出崇文门绕外城一匝,自正阳门返回东交民巷。

迨天津、保定兵变,于是各国又纷纷派兵前往天津和保定,因之北京、天津、保定三地,外国兵车往来不绝于途。3月3日美兵到京150名,5日日本兵400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