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秦革四妖刃的传说 (2)(1 / 2)
提过,善耆说胡启立四月份时还在北京,但五月初有事离京南下,此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袁世凯将所知道的事情,毫无遗漏地告诉了胡客。
尽管线索再一次转移到了其他人的身上,但比起在郑让卿和端方那里,胡客在袁世凯这里获得的信息多了不少,至少明确了这条线索的终点在何处。胡启立与肃亲王善耆扯上了关系,胡客倒有些吃惊,但一想到南家曾经是官宦世家,胡启立也算是官宦之后,这事也就想得通了。
胡客来直隶总督署的目的已经达到,在获得了新线索后,他和姻婵离开了左厢房。
袁世凯没想到胡客和姻婵这么轻易就走了。他不知道胡客和姻婵在窗外潜伏了多久,偷听到了多少对话,但防范之心必须要有。胡客和姻婵在厢房里时,他不敢造次,但两人一走,解除了威胁,袁世凯的心思便活泛起来。他打算立刻通知院落外的亲兵,想办法将胡客和姻婵留下,留不下活的,便留下死的。
袁世凯的意图,被索克鲁看了出来。和胡客打了多次交道后,对胡客的能力索克鲁有很清楚的认识,胡客没有追究两年前紫禁城陷害一事,已属难得,索克鲁可不想再招惹胡客,惹来无穷无尽的后患。
“任由他们去吧。”索克鲁对正打算走出厢房的袁世凯说道。
袁世凯停下了脚步,回头诧异地看着索克鲁:“这怎么行?他二人偷听了我们的事,一旦说了出去,你我只有死路一条。”
“你现在去阻拦他们,那才是死路一条。”索克鲁道。
“那你说该怎么办?”袁世凯有些怨气。
索克鲁还是那句话:“任由他们去。”
袁世凯看着索克鲁,眼睛里仍有怀疑之色。
“你放心吧,”索克鲁极有把握地说道,“他们就算听到了,也决计不会说出去。”
袁世凯将信将疑。事到如今,他别无选择,只有相信索克鲁了。
离开直隶总督署的第二天,胡客和姻婵来到了北京城。
尽管袁世凯将他从善耆处问来的事情照实说了,但善耆到底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只有善耆本人才知道。
胡客需要找善耆问个明白,因此来到了肃亲王府。
肃亲王府原本位于东交民巷以北,但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肃亲王府被大火烧毁,只剩下残垣断壁。后来重修肃亲王府时,没有在原址上动工,而是在崇文门以东的船板胡同内,建造了新的肃亲王府。
善耆不像袁世凯那般事先得到了将有刺客来寻的通知,因此肃亲王府的看守并不严,胡客和姻婵很轻易便潜入其中。两人在书房内候了半日,终于等到善耆回府,前来书房看书。
善耆没料到书房内竟躲了人,当蒙了面的胡客和姻婵突然从屏风后现身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万分,以为是前来刺杀他的革命党人。
当胡客问出关于胡启立的各种问题,善耆才明白眼前这对男女并非革命党人,目标也并不是他。
命在他人之手,善耆不敢不答。但他的答案,和袁世凯讲述的殊无二致。对于胡启立的下落,善耆同样一无所知。
胡客感到很无奈。从上海到南京,从南京到保定,再从保定到北京,辗转千里后,他仍然没有找寻到胡启立的下落,甚至连一丝线索都没能觅得。其实他早就猜到结局会是如此,只不过心里始终存了一丝侥幸,希望能循着郑洽记的这条线索,觅得胡启立的行踪,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要想找到胡启立,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已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看来再与胡启立相见,唯有如冬青子说的那样,等着胡启立主动找上门来。只不过等到那时,胡启立必定已做好万全的准备,他主动来找胡客之日,就是他有绝对把握置胡客于死地之时。
到了这个地步,胡客依然憋了一口气,不肯放弃。
作为胡客最亲密的人,姻婵试图劝说胡客。
“你越是执着,越是痛苦,何不试着放下呢?”
姻婵希望胡客能退一步海阔天空,胡客却坚信进一步方能事有所成。
姻婵为刺客道奔走了十余年,早已厌倦了出生入死的生活,刺客道覆灭后,她以为终于可以摆脱这样的生活。她和胡客结为夫妻已近三年,但过上真正的夫妻生活,也只有在大通学堂里度过的一年半时间。在她的内心深处,实在向往那种恬静平淡的日子,因此才试着劝胡客改变主意。胡客依旧固执己见,姻婵劝说不成,却没有因此表露出哪怕一丁点的不满。丈夫决心已定,身为妻子的她,能做的就是守在丈夫的身边,陪他同甘共苦,不带任何怨言。其实姻婵心里也很清楚,如果胡客不能彻底解决与胡启立的这段恩怨,即使他陪着她择一地隐居起来,仍然无法真正安下心来,每天都会担心胡启立会不会突然找上门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胡客不肯放弃对胡启立的寻找,实际上他确实不能放弃。
十二死士全部身死,冬青子不再相助,胡启立现在已是孤家寡人一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