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长谈之余瞎捣鼓(1 / 2)
在飞崖岛上待了半个多月之后,万永年怀着颇为复杂的心情登上了回新汴的大船,临行之前,他和张克楚进行了一次长谈。
最初不过是老生常谈,主要是万永年告诉年轻的张克楚,关于大宋南渡之后的许多旧事,但是后来说起宋室南渡的原因时,张克楚的许多话让万永年很是惊异。
“其实当初的失败,主要在于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组织能力下降这个矛盾现象。经济发达的大宋,反而打不过立足于军事组织的辽、金、西夏部落,更打不过全民皆兵的蒙古人,这里的关键并不在经济,而在社会组织能力。”
“由皇权直接来面对底层散沙一般无组织的小农,这样的国家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组织效率可言。”
“具体来说,许多消费品不通过正常的工商业渠道供给。如重要奢侈品香料主要是通过市舶司抽买获得的。官方不但不向普通商人购买,相反要向他们出卖。”
“如京城每年通过漕运获得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这也无须通过正常商业渠道。官方每年通过和预买直接从百姓处获得数以百万匹计的绢帛,通过几个大的官办绫锦院获得大量高级丝织品,皇室甚至官兵的许多衣料都由此得到解决,这些都不通过正常的工商业渠道。”
“再如其他例如药品、书籍等,也往往由官营机构制造和向百姓出售。至于禁榷品盐酒茶矾等,自然更不必说了。总之,官营工商业及相关制度,把私人工商业发展的空间挤压得很少余地。”
“据在下观览古籍所知,在城市中,合股经营的工商业十分罕见,信用关系很是不发达;有较多人数的私人手工业工场也十分罕见;私人间大宗买卖同样十分罕见。如在下今日所行入股杀奴军之事,在当年是无法想象的。”
“可是官家的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会子务生意兴隆,官家发行的楮币流行天下,而私人经营的较大规模和长久存在的金融机构几乎不见记载。至于当时的采矿和金属冶炼业相当发展,但其中大部分为官家控制,其产品用于铸币。”
“自颁布实施‘开中法’以来,官家竟然从组织社会活动、特别是商业活动中一概退出,而将贸易、运输乃至军需转运这类活动也一概委之于商人和地方豪绅,从而造成官家与经济活动脱节、商人与生产脱节,继而使得举国之力不能有效组织起来,抵御外侮,最终导致大宋被迫南渡……”
虽然张克楚的话中有些名词万永年觉得有些怪异,但是他这种论调让万永年觉得说出了自己长久以来苦苦思索却不甚明晰的关键。不过万永年不会想到,这些话是张克楚长久混迹于各大历史论坛,见的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当然,这其中也掺杂了张克楚来到大宋之后的一些观察和自己的体会。
关于这次长谈的大部分内容,万永年当天夜里便记在了纸上,准备回去之后交给安国公。对于张克楚,万永年的评价非常之高,希望安国公能因此更加重视这个年轻人。
而张克楚对万永年,也产生了一种类似于老师的尊敬,这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教给了张克楚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关于大宋政坛上的这几位位高权重的国公,除了安国公张贺年,身为幕僚的万永年不好加以评论之外,其他几位国公的性情,在协政院中所具体主管的事务,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好恶,都让张克楚受益匪浅。
这段时间的相处,使得两人产生了忘年交的感受,所以对万永年的离开,张克楚还是颇为遗憾的。
送走万永年之后,张克楚却没有太多时间遗憾,虽然他的确很遗憾,不过他知道,万永年身为安国公府的首席幕僚,是不可能在飞崖岛上长时间待下去的。
张克楚现在非常忙碌。
距离飞崖岛守卫战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算起来,张克楚来到大宋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之前的这个时候,他刚穿越而来,就遇到了土人突然攻击自己驻守的石岭岛,而顶头上司的逃跑让他和他的兄弟们几乎陷入了绝境。好在他们坚持了下来,并成功的踏出了第一步,现在克敌军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连五十人都凑不齐的小队伍了。
此次守卫战的战功银子高达九万多两,加上俘获的四艘海盗船,战果不可谓不辉煌,也难怪谷成良他们会眼红了。
不过这一次,张克楚除了补充了火药,又购买了大批粮食之外,并没有再添置战船,因为目前克敌军的人数太少,实在分不出人来。而对于杨康等人提出继续大量招募士兵的建议,张克楚也没有同意,只是在殷家庄丁中挑选了一部分以补充伤亡的士兵名额。
其实如果不是从某种角度考虑,张克楚有大把优秀的退役军官和士兵可以选择,在飞崖岛守卫战之后,克敌军声名鹊起,吸引了很多失意的下级退役军官和士兵前来投奔,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张克楚并没有立即答应他们的请求,而是不冷不热的丢到了一边,最终也只是从其中选择了二十多人。
根基不稳,发展太快,到最后是要吃苦头的。张克楚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在这段时间内,不断加大了训练量,甚至不惜浪费火药,让士兵进行实弹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