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徒为倾国不成欢3(2 / 3)
聚集于斯,显为趁乱取利中原之计。历朝草原蛮族多次南侵,近世瓦喇更是势强,与东南倭寇或呼应,或争势,同为中原大患。龙百灵记性悟性绝佳,去年出游时曾听人谈及,对此局势早已了彻于心。而今东南沸腾,北方蛮族派探子装成酒家,潜入战乱地带探察虚实,当为顺情合理之事。
黑虎和掌柜张三虽竭力掩盖,但身临兵凶而不逃,胆量绝非生意人可比,恪守纪律又胜过强盗,加上饰物谈吐有别于汉人,异族军汉的作风已露马脚。龙百灵稍加接触便即探知明白,之所以没有点破,实因厌烦人世间的诡诈纷争。更兼此刻意志消沉,暗怀自暴自弃之念,倘若真为乱军强贼所害,倒也一死百了,故此执意前往危境。她病体弱不禁风,却仍轻蔑强梁,视祸患若浮云,自然生出一种超然于世的清傲气质。
蚕娘子劝说不成,思量自己妖术在身,护持小姐也可胜任,正要应承着出去套车,天边“轰隆隆”炸响几声,大颗雨点瓢泼而洒。蚕娘子道:“好嘛,客行天要留,似这般大雨如何赶路?要是淋湿头发衣裳,小姐这身子可吃不消。”恰巧黑虎端上小菜,一碟香笋干,一盘蟹黄稣,几片软糯糕并蛤肉金丝卷,换了壶虎丘水泡的龙井,全是余厨子施展手艺,着意奉承小姐的精细茶点。盛情难却,龙百灵道:“等雨停再走。”打发黑虎退开,与蚕娘子就茶用餐。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那雨未曾稍歇,反而越下越绵长。龙百灵略尝两三根笋干,浅啜半杯淡茶,再也吃不下东西了。心中烦郁难遣,看窗外雨雾漫卷,水沟横溢,落花败叶满地飘流。转目又见窗扇上写了首《瑞鹤仙》,只得上半阙,题款“孤客庄生”,道是:小园天微明。
听风雨骤紧。
敲打窗棂。
幽芳透少些。
知新蕊已落。
空枝丁零。
恍记昔梦。
司花女。
傍辇丽影。
怎堪那。
逆流卷去无寻。
人醒景凄。
词句里提到的“司花女”,指的是隋朝宫女袁宝儿,常持一支并蒂莲伴驾,深得隋炀帝宠爱。其人生来一身呆憨稚态,配上丽姿花颜,独显浑璞纯净的韵致,别的嫔妃想学也学不象。昔年炀帝驾龙舟巡游江南,命大才子虞世南起草诏书。袁宝儿在旁呆看,着迷世南文秀人俊,竟忘了内外避嫌。隋炀帝察觉此状,令虞世南做诗嘲她,诗成曰“学画莺黄半未成,垂肩?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宠,长把花枝傍辇行。”事后,炀帝假意要将她许配给虞世南,谁想袁宝儿只是呆赏才子风雅,并无半点私心杂念,当即以死证明清白,炀帝命人急救方得回生。可惜这位憨态可掬的天真美女,几年后死在灭隋叛军的刀下。词中借夜雨催花的凄凉景象,抒发悲怀佳人早夭,求美难得之意,对江山沦丧却无太多惋惜。
龙百灵睹景观词,忽闻林鸟鸣声凄切,正冒雨衔水草筑窝,一存念间续成下半阙,吟道:多虑。
淅沥时节。
萍聚水逐。
一觉两世。
总是偶遇。
又何必。
长相忆。
残红覆巢底。
只叹伯劳。
作甚还觅根蒂?
缘断处。
香丝错留。
千萦万系。
此词蕴义多重,既描述眼前景物,又紧扣袁宝儿“并蒂莲”典故,又暗借东飞的伯劳自喻,又以莲根“香丝”谐音“相思”……曲折隐忍,欲语还休,流露出想忘掉旧情,偏又时刻记起的复杂心理。方吟罢,那醉卧的穷秀才霍地拍案赞道:“香丝错留,千萦万系!此两句大妙可圈!”扬起头来,一脸惊奇之色。
蚕娘子暗吃一惊,心道“好个潇洒倜傥的美男子!潘安宋玉转世么?”
只见那人二十多岁年纪,目秀神逸,气宇轩朗,飘然有龙凤之表。手里握着一只金杯,一边朝这边走,一边连声称赞:“清柔且委婉,于平静中传幽恨,实乃新异风流佳作,我那上半阙竟显得古陈穿凿了。”目视龙百灵的身影,愈加神魂颠倒:“佳句出自佳人,我庄某幸何如哉!今日又逢江南异葩。”
龙百灵背对庄公子而坐,赞语传来充耳不闻,双眸凝望雨景,心里只想着峨嵋山上的那个人。未几,那庄公子转到正面,笑嘻嘻的自荐:“小生姓庄名峰,幸会小姐……”一眼看清龙百灵的全貌,这下就象孔夫子撞见活麒麟,震惊痴醉,思慕倾倒,百般的失态,忽而两行热泪涌出眼眶,“当啷”一声金杯掉地。龙百灵这才知觉,看了看身前这人,瞧了瞧地上的杯子,秀眉皱起还没开言。那庄公子早扑倒在跟前,口中“啊啊”大叫,伸嘴就去亲吻百灵的脚尖。
蚕娘子吓了一跳,跨步挡在前面,喝道:“干什么?”庄公子哭喊:“救命!世间有此美色,我哪还有命在,救命啊!”
蚕娘子道:“这人敢情犯疯病了?是疯子吧,可怜生得一副好皮囊。”龙百灵冷然道:“他如果是疯子,天下的老百姓才叫可怜呢。”有蚕妖在前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