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已替换(2 / 3)
转念才想到关键处,尹桑没在网络上透露过这一层信息,大概是不想让人知道,她是个村姑吧,否则人设都该崩坏了。
他赶紧跑去和吕落说:“尹桑这女的,卖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设,开那么贵的跑车,看着家境颇殷实,没想到是个乡下丫头!”
但吕落只是点点头,没打算和他说话,没精打采的模样,两天了,都没怎么有精神。本打算一起来的,她是女生,和老人家也好说话些,但路涛看她的模样大概是有什么心事,就没叫她。
这下几个男人说来说去,伊妹一直说:“我不懂你们说的,你们和我孙女说好不好?”
最后制片人有些着急了,拿出钱来,说:“老人家,我们的意思呢,就是想让你和我们一起,宣传宣传你们苗族这么优秀的技艺,然后你们村,还可以得到这个,”扬起一叠钞票,弹了弹,“就可以建新楼,铺水泥路,知道吗老人家?”
路涛:“支书,麻烦你翻译一下。”
支书开始唧唧呱呱一通说。边上有同事提醒:“支书你要说明白我们的目的,我们真的没有恶意。”
“还要说明是对她对村子都好,没有任何害处。”
“互利共赢。”
“对对对。”有人附和。
这么一来,一群人你一句我一句,阿嬷刚开始还能听懂一两句,后来就完全听不明白了,只觉得一群人围着她,把一些她不懂也不想懂的城市人的道理灌输给她,无助感让她喘不过气来,他们似乎都想让她交出自己的手艺,去给寨子挣钞票。
场面忽然静了。
因为老婆子哭了。
她没发出声音,只是低着头,抹着眼泪,摆摆手,抓起屁股下的凳子,慢慢拨开人群走到楼梯口去坐。佝偻的背影让人一时愣怔。
大伙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山脚下传来鞭炮声,一众人趴在栏杆上望。
他们来时那条路,现在已经变成了红色,鞭炮铺满地,沿路往上,灰白色的硝烟一路蜿蜒向上,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一队人马,踏着火红的鞭炮屑,一路向山腰走。
他们挑着各式各样的担,远远的就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糍粑、绑着红绳的扁担、整块整块的猪肉牛肉,以及,好几个小伙子抬着的,绑着大红花的木箱子。
城市里从未见过这样壮观的场面,好奇的人们一时间愣怔。
直到鞭炮铺到了伊妹家楼底下,鞭炮炸开的时候,烟雾冲天,一众人捂嘴的捂嘴,塞耳朵的塞耳朵,直往屋里躲。
阿嬷老了,走不快,烟一熏,眼睛酸涩,她只好抹着眼睛往里走。
烟未散去,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一群达亨在烟雾中冲上楼,脚步声吧嗒吧嗒,好像快要把楼给蹦坏了。他们都是小林在镇上请来的帮手——达亨们边上楼边唱起歌来。
在场的城市人一句都听不懂,只觉得他们情绪亢奋。
歌声中,一个高大的身影从人群里走出来。
路涛傻眼了。
眼前这个人,穿着苗族达亨传统的服饰,头顶飞角帽,肩披金丝龙文披肩,脚踩布鞋.......
这是,“沈总?”
沈峯显然心情很好,嘴角上扬,“嗯。”
但并没有再理会他,进屋就左右张望,“阿嬷呢?”
没有人回答他,沈峯见几人的神情,惊讶之余还有些别的情绪,他思考到某些可能,脸色瞬间冷下来,问路涛:“你们来这做什么?”
路涛被点到名,站到沈峯跟前,下意识回避后一个问题,指着里屋说:“老人家在里面。”
“在这等着!”沈峯说着,看了一圈他们几个,往灶堂走去。
沈峯的眼睛直直盯着一个人的时候,那温度只有被盯着的人知道。这意思跟听候发落有什么区别?几个人都有些紧张。
里边生着火盆,阿嬷一个人,坐在低矮的凳子上烤火。仿佛外面热热闹闹的声音她都没听到。
沈峯到她边上,看到老人眼里氤氲,原先准备好的吉祥的说辞,都用不上了。
“阿嬷......”
“你坐,”老人家忽然打断他,“坐。”
沈峯抓了个凳子坐在边上。
“你是我孙婿仔吧,是吧?”阿嬷看着他。
沈峯愣了一瞬,点头,“奶奶,来晚了,我很抱歉。”
阿嬷又低头,堆满皱纹的脸更皱了,狭小的眼眶,溢出眼泪来,她撑着额头,一边擦眼泪,一边摇头,嘴里说着苗话,迷迷糊糊的。沈峯听得很仔细,虽然听不懂,但大概还是从哭腔中,听出了怜惜的感慨,以及不断提起的——
“桑桑啊,桑桑......”
沈峯隐约能够知道,老人是怎样的情绪,即便从未走出过这座大山,这个年岁的人,也自有她识人断事的能力,从他和尹桑的种种,不难看出端倪。
老人不欢迎他,理由便也充分了,她看得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