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凌的新职位(2 / 2)
是个处长,比实权部门的科员都不如,骑着单车上下班,衣着破旧,找人办事,谁也不会额外给面子。平时的事情,就是收集各种历史材料然后归档,好不容易倾尽全力出一本书,也是根本没人看,只能哥哥部门发一本,然后扔到图书馆里面蒙尘。
“你这是什么眼神啊?”王显儿气了个半死,本来想给李穆显摆显摆,谁知道得到的是这个反应,李穆这个家伙真是不识货!她心下感叹,李穆虽然能赚钱,人也挺不错的,可是见识太浅,特别是中央的事情,实在是无知啊。要是不赶紧灌输一些常识进去,以后要怎么带出去见人?
她压下火气,给李穆详细解释:“地方和中央不同,有些职能部门在地方是闲置,在中央却是重要无比。比如说政协,在地方是政治冰箱,可是在中央,政协主席却是九大长老之一,再重要不过。还有宣传部门,在地方不过是冷衙门,可是在中央,主管意识形态的工作却是重要无比。党史研究室也是一样,地方上的党史办,也就是收收文档出出书,什么都管不了,难免被人轻视。”
“是啊,当年我家也被送了几本子乌党史办出的书,”李穆插嘴说,“全都是什么什么时候建立了第一个学习小组,什么什么时候正式城里党支部,谁谁谁什么时候入党,谁谁谁什么时候脱党。听说以前有个老革命上门,说是把他的入党年份写错了。他是49年入党的,被党史办写成了50年。”
“解放前入党,那是离休待遇,解放后入党,那就是退休了,这个怎么能不争呢。”王显儿说,“中央党史研究室管的,那就更加厉害了。哪里的老革命都没有中央多,而且他们的后代也是在京城扎堆。谁在哪一年入党,这个就关系到资历问题了。历史上犯得什么错误,谁要负主要责任,谁要负次要责任,谁是被逼无奈同流合污。还有历史上做出了成绩,谁有功劳,谁有苦劳。这都是要靠党史研究室来研究的啊。现在基本上每一个高级领导,都会有靠山,然后靠山还没成长起来的时候,又有他们的靠山。这些靠山的靠山,或者靠山的靠山的靠山,就是党史的研究对象,所以党史研究室是很重要的机构。”
“原来是这样啊。”李穆总算是明白了。
“党史研究室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要研究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现在的执政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你哪一个政府部门甚至是九大长老想要推行什么政策,都要党史研究室从历史上找到依据敲边鼓。所以党史研究室里的职位,虽然说一点油水都没有,但是能够拿到很多的人情,万一撞上了九大长老的需要,更加是无数的商业机会。只要外面有人配合,一年弄个十几亿的都不算什么。”
“你打算去配合你爸?”李穆对此有些怀疑。虽然说王显儿曾经试过一单生意赚几亿,不过那主要是马千竹的功劳,接下来是李穆的运作和平台。王显儿不过是提供了一些消息,还利用了自己神农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至于具体的商业运作,王显儿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天才来。
王凌帮了人家,人家欠了你一个人情,还人情的时候,多数是给一个商业机会,坐着等收钱的不是没有,不过钱会少很多,而且会惹人妒忌。要是王显儿到处瞎掺和,肯定会有很多亏本的,到时候别说一年十几亿了,一年到头忙下来,可能还不如把现在那十几亿存到银行里面收利息。